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集群内代工企业实现利用式与探索式创新平衡的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2 01:28

  本文选题:集群 + 代工企业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摘要】:在跨国企业技术封锁下,中国传统集群内的代工企业为了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并不适合采取利用式与探索式创新的间断型平衡模式,而需要采取同时进行利用式与探索式创新的二元性创新平衡模式。为了实现二元性创新平衡,集群内代工企业可以采取跨界联结的模式。然而,代工企业在采取跨界联结模式时,不仅需要依据自身知识结构权变地选择跨界联结的伙伴,而且需要维持一个适中的网络技术多样化,并构建有利于促进二元性创新平衡的网络结构。
[Abstract]:Under the technology blockad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realiz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contrac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raditional clusters in China are not suitable to adopt the discontinuous equilibrium mode of utilizing and exploring innovation. The dual innovation balance mode of simultaneous utilization and exploration innovation should be adopte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ual innovation balance, the contract enterprises in the cluster can adopt the mode of cross-boundary connection. However, in adopting the cross-border linkage model, contract enterprises need not only to select partners for cross-border linkages on an ad hoc basis based on their knowledge structure, but also to maintain a moderate diversity of network technologies. And construct the network structur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binary innovation balance.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股权结构调节下混合所有制企业高管团队断裂带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14BGL18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集群内的代工企业探索式创新绩效的提升机理:基于跨界搜索的视角”(13YJA630117)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界联结提升浙江传统集群内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机理——基于知识可分解性的调节效应”(LY14G020007)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技术多样化对集群代工企业探索式创新的作用机理:基于跨界搜索的调节效应”(13NDJC25YBM)
【分类号】:F425;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2 陶锋;李诗田;;全球价值链代工过程中的产品开发知识溢出和学习效应——基于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3 毛蕴诗;戴勇;;OEM、ODM到OBM:新兴经济的企业自主创新路径研究[J];经济管理;2006年20期

4 林明;董必荣;;行业技术动态下相关技术多样化对二元创新平衡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4年10期

5 林明;任浩;董必荣;苏涛永;;代工依赖、跨界联结对集群内企业探索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J];预测;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峰;;全球价值链的微观视角:基于企业层面的综述[J];商业研究;2009年05期

2 刘志彪;张杰;;Export determinants study reveals strategy’s weaknes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1期

3 张国胜;;全球价值链驱动下的本土产业升级[J];财经科学;2009年06期

4 梁运文;张帅;;垂直专业化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层次传导效应[J];财经研究;2011年12期

5 江波;李美云;;生产服务业出口贸易、创新与生产率提升:理论与实证[J];财经研究;2012年07期

6 张杰;刘志彪;季新野;;转型背景下中国本土企业的出口与创新——基于江苏地区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7 卓越;;全球价值链治理、升级与本土企业的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8期

8 张杰;刘志彪;;需求因素与全球价值链形成——兼论发展中国家的“结构封锁型”障碍与突破[J];财贸研究;2007年06期

9 罗建兵;叶林祥;;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和谐发展: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10 涂颖清;;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燕;陈翠文;;我国主要城市LED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来自上海、深圳、厦门、南昌产业规划的证据[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2 陈健;岳书敬;;产品内国际分工、地区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杜俊枢;郭毅;;社会网络技术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4 赵惠;张鸿萍;;团队创造力影响因素研究进展[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5 辛琳;;关系嵌入、企业经营绩效与关系管理[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6 李小平;卢现祥;陶小琴;;环境规制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利润水平吗?[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7 李俊华;;“知识-技术-组织”三维融合的双元性创新运行机制研究1[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王国红;邢蕊;;创业导向、创新意愿与在孵企业创新绩效:孵化环境的调节作用1[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王海兵;杨蕙馨;吴炜峰;;价值链断裂、新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与我国企业全球研发[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魏守华;周斌;张来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绩效:创新能力、本国市场效应、抑或兼而有之?[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枝田;企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3 刘广生;基于价值链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陈栋;自主创新与中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军;企业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7 蔡济波;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本土生产型外贸企业升级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8 肖志雄;服务代理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桂梅;价值链分工下发展中国家贸易利益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李军;企专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潇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骠宇;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马伟伟;外资代工模式下本土企业升级的市场环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何坚;基于要素供给条件变化的产业发展成本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雪莹;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服装业产业升级问题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善海;基于核心能力构建的代工企业转型升级[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亮;代工企业自创品牌的理论与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潘豪;基于价值链治理视角集群区域转移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黄丽红;中国玩具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郎安;中国本土代工企业自创品牌路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先良;中国企业从OEM升级到OBM的商业模式抉择[J];财贸经济;2003年09期

2 胡军,陶锋,陈建林;珠三角OEM企业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基于全球价值链外包体系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8期

3 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4 陶锋;;吸收能力、价值链类型与创新绩效——基于国际代工联盟知识溢出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5 杨学儒;李新春;梁强;李胜文;;平衡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一定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吗?[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6 王凤彬;陈建勋;杨阳;;探索式与利用式技术创新及其平衡的效应分析[J];管理世界;2012年03期

7 王生辉;孙国辉;;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代工企业组织学习与产业升级[J];经济管理;2009年08期

8 谢伟;发展中国家技术学习过程的四个模式[J];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06期

9 王俊;刘东;;摆脱代工企业创新困境的社会网络论分析——基于温州打火机产业的案例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05期

10 何郁冰;陈劲;;资源特性、能力系统与技术演化——对企业技术多样化的理论解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郁冰;企业技术多样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子荷;;代工企业的弯道挑战[J];中外管理;2007年07期

2 魏浩;;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代工企业的转型发展[J];国际贸易;2009年06期

3 魏浩;;关于我国“代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J];经济界;2009年04期

4 吕黎;;中国代工企业特色的升级战略路径研究[J];企业活力;2009年10期

5 聂正安;钟素芳;;知识转移、网络嵌入与国际代工企业成长[J];经济地理;2010年06期

6 裴晓芬;;本土代工企业的竞争力构成要素及提升策略探析[J];江苏商论;2010年12期

7 刘金松;;两家代工企业的内迁之路[J];决策;2010年08期

8 江虹;钱祥春;;试析服装代工企业订单评审问题[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5期

9 刘革;;代工企业如何创牌[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2年03期

10 龚锋;;我国外向型代工企业实施战略转型的方向与思路[J];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魏浩;;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代工企业转型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策略[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2 俞荣建;;十年根植,蓄势升级——后WTO时代本土代工企业根植升级跨案例研究与政策启示[A];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论丛(2012)——第七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奖获奖论文集[C];2013年

3 俞荣建;;突破全球价值链治理,促进代工企业升级——基于浙江省12个代工关系的跨案例研究[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4 孔庆江;刘仁平;胡峰;;纺织品跨国代工企业的知识产权困境及其对策[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5 陈丹;章静;;知识转移、技术创新与代工企业的功能升级路径  基于比亚迪的案例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友超;泉州服装亟待走出代工困局[N];中国服饰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方辉 唐清建;东莞代工企业:生死一线[N];中国经营报;2010年

3 民族证券 王晓艳;代工企业内迁 内陆交通运输业受益[N];证券时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罗林林;达芬奇启示:三个抓手避免代工风险[N];东莞日报;2011年

5 刘传书;机器人不是代工企业的出路[N];科技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霍玉菡 杨颖 魏小央 实习记者 杨t,

本文编号:2007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007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d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