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家庭电力需求区域性差异研究
[Abstract]: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household electricity demand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and within the same area in China.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from 2006 to 2011,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lectricity demand of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and analyz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household electricity deman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ice elasticity and income elasticit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while in rural household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come elasticity, and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in price elasticity. For urban households, the difference of household electricity demand in central heating area is mainly affected by income level, and the difference in power demand in non-central heating area is mainly affected by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rural household electricity demand is mainly affected by net incom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目标中国电力价格综合规制方案研究——基于价格形成机制与产业链绩效的视角”(71273061)
【分类号】:F426.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阙光辉;;销售电价:交叉补贴、国际比较与改革[J];电力技术经济;2003年02期
2 齐放;张粒子;魏玢;阙光辉;;基于拉姆齐定价理论的销售电价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年02期
3 任月明;周脉玉;李骞;;居民生活人均用电量与人均收入的关系[J];电网技术;2008年S1期
4 李虹;董亮;谢明华;;取消燃气和电力补贴对我国居民生活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5 林伯强;蒋竺均;林静;;有目标的电价补贴有助于能源公平和效率[J];金融研究;2009年11期
6 沈小波;;中国农村居民电力需求的影响因素[J];统计研究;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朝阳;;浙江省推行居民阶梯电价情况及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5期
2 沈朗;;电力直接交易试点若干问题分析与建议[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12期
3 许杰;姜毅君;;对甘肃高耗能行业发展的建议[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12期
4 郑厚清;;我国网对网跨区(省)电力交易价格机制创新[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12期
5 齐放;魏玢;张粒子;刘伟;李远卓;;我国销售电价交叉补贴问题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6期
6 李虹;谢明华;;化石能源补贴改革对城镇居民生活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9期
7 李虹;基础设施产业监管理论研究:以电力行业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6期
8 周彦平;;广东省区域性同网同价初探:基于和谐发展的观点[J];消费导刊;2008年24期
9 黄海涛;;居民分时阶梯电价联合优化模型研究[J];电网技术;2012年10期
10 付强;于良春;;政府竞争、规制失效与垄断行业高收入来源探析——以中国电力产业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罗斌;黄晨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居民电价政策动态决策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2 Aiwen ZHAO;Ying HE;Jieyun WEI;Dong LI;;Prediction of China's Coal Consumption in the Twelfth Five-Year-Plan Period——Based on Markov Transition Matrix and Its Modified Model[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3 刘自敏;;递增阶梯定价、收入再分配效应和效率成本估算[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5卷)[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强;制度、增长机制与电力产业竞争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丛威;我国煤炭产能调控动力机制及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刘金朋;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中国能源供需格局发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罗书嵘;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变动及效应的影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5 刘继东;电力需求侧响应的效益评估与特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6 刘霞;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演进与实证检验[D];厦门大学;2014年
7 张国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潜力与碳排放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8 杨波;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肖永青;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沈浩;中国石化炼油企业能源效率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久佳;美国能源支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朱工宇;WTO框架下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纪律[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晶莹;配电网降损规划经济性评估体系研究与应用[D];燕山大学;2012年
4 刘宇碧;基于需求侧分析的阶梯电价定价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齐放;应用Ramsey定价方法解决销售电价交叉补贴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6 廖舒戈;电价杠杆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李冲;我国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李建婷;以低碳经济为导向的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9 秦丽娟;供电公司实施居民阶梯电价营销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李海央;我国居民阶梯电价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阙光辉;;销售电价:交叉补贴、国际比较与改革[J];电力技术经济;2003年02期
2 程瑜,张粒子,李渝;考虑需求价格弹性的销售电价帕累托优化折扣[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24期
3 汪拥军;文福拴;孙东川;;基于价格歧视的区域差别电价机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年03期
4 曾鸣;于静冉;王鹤;;一种新的大用户进入电力市场购电模式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2007年04期
5 丁世龙;张金隆;;采用差别定价方法制定居民电价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07期
6 徐宽;;基尼系数的研究文献在过去八十年是如何拓展的[J];经济学(季刊);2003年03期
7 林伯强;电力短缺、短期措施与长期战略[J];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8 林伯强;;中国电力发展:提高电价和限电的经济影响[J];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9 林伯强;蒋竺均;林静;;有目标的电价补贴有助于能源公平和效率[J];金融研究;2009年11期
10 蔡德洪;丁少恒;;2008年国内液化石油气市场分析及2009年预测[J];石油商技;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宗颢;如何应对电力需求增长的变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年03期
2 欧阳昌裕;;电力需求——预测工作要有新思维[J];电力技术经济;2002年06期
3 ;非典疫情对我国电力需求的影响[J];农村电气化;2003年06期
4 沈红宇;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分析[J];江苏电机工程;2003年03期
5 赵晓丽;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电力需求的影响[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刘楠,王宇奇;我国电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4年06期
7 韩晓平;设置电力增容门槛 遏制不良电力需求[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年03期
8 ;日本2013年前电力需求展望[J];国际电力;2005年02期
9 金霞,祝海岩;电力需求分析与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5年10期
10 陈建林,张少勇;我国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J];经济论坛;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未来5年俄电力需求将增长20%[A];《电站信息》2012年第3期[C];2012年
2 ;电力需求2013年稳中微升,火电或迎“拐点”[A];《电站信息》2013年第2期[C];2013年
3 ;我国中长期发电能力及电力需求发展预测[A];《电站信息》2013年第03期[C];2013年
4 段树乔;杨扬;;全球电力需求与资源、环境、科技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解决途径[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5 李兰臣;;恒易置业有限公司电力需求侧安全行性评价方法的探究[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何培育;;电力需求侧供配电系统节电措施[A];冶金技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顾瑜芳;王斌;;江苏省电力需求侧资源经济性分析[A];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李兰臣;;电力需求侧安全性评价方法的探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门可佩;蒋梁瑜;;中国电力需求与GDP协调发展预测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拥军;方慧;;基于WebGIS的农村电力需求可视化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何德功;日大宗电力需求回暖[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本报记者 司建楠;能源局确保满足夏季合理电力需求[N];中国工业报;2011年
3 春燕;2009电力需求呈前低后高态势[N];市场报;2009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郑昱;恢复正增长 多因素促电力需求反弹[N];证券时报;2009年
5 华时文;“十五”电力需求平均增长速度为百分之五[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6 潘峰;今年电力需求增速将创新高[N];证券日报;2003年
7 ;电力需求三季度将回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8 谢蓉;五大措施 确保电力需求[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9 季点;“十五”电力需求平均增速为5%[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10 华时文;“十五”电力需求将平稳增长[N];中国冶金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淑霞;中国电力需求周期演变规律及转折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2 陈拥军;农村电力需求综合评价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电网规划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周明;电力需求侧市场运营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4 王冬容;电力需求侧响应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银峰;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黄娟;电力需求周期波动峰谷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3 梁亚丽;中国电力需求周期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4 劳咏昶;浙江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相关性及预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5 杨四平;山西代县电力需求波动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6 高冲;济南地区电力需求侧资源配置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7 孙艳复;电力需求侧能效资源开发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房林;中国电力需求的预测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魏琼;基于安徽省统计数据的电力需求预测模型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10 徐和忠;大连电力需求节能项目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编号:2203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20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