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工业集聚的空间关联性研究
[Abstract]:Changsha-Zhuzhou-Xiangtan is the core growth pol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Hunan Province, and it is also the hot spo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ome areas in southern Hunan and Western Hunan are the whole province. The "depress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ies on the edg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while the cold spo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west prefectures. Thus forming a layered industrial spatial agglomeration structure.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女子学院;湘潭大学;
【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转方式过程中工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12ZDB03)
【分类号】:F4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靳诚;陆玉麒;;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2 陈彦光;;基于Moran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发展和方法改进[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3 万鲁河;王绍巍;陈晓红;;基于GeoDA的哈大齐工业走廊GDP空间关联性[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4 杨洪焦;孙林岩;吴安波;;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5 何雄浪;郑长德;杨霞;;空间相关性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动态收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基于1953—2010年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3年07期
6 杨贺;刘金平;;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空间相关性分析[J];经济经纬;2012年01期
7 俞路;兰宜生;;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与空间格局演化[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8 周少华;;长株潭3+5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性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跃刚;吴艳;;都市圈产业组织形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2 王宏顺;贾少萌;;财政政策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3 史世莲;王媛媛;张青峰;罗倬;鱼泳;;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甘肃省经济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4 吴滢;千庆兰;周柳青;;基于GIS的广东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5 徐英;;贵州省县域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6 王福君;安甜甜;;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现状及对策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郭静;;安徽博望、高沟两地产业集群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8 孙金钜;;“小产业,大集聚”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基于江苏盐城市盐都区的调研[J];北方经济;2009年14期
9 于正东;;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10 李苏格;;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分析[J];北京农业;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刘娜;刘萌;姜农娟;;制造业人力资源聚集度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南;;基于集体行动机制的创新型临港产业集群构建[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刘静玉;王发曾;苏朝阳;赵建吉;吕金嵘;高燕哺;乔家君;夏保林;刘晓丽;方创琳;;第七章 微观尺度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6 李恒;;产业集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转移能力、转移模式与绩效评价[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熊励;;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域信息服务比较研究[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明生;;城市聚集经济的产生和变化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裘伟飞;康胜;陈晓慧;;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产业模式演进的路径探析—以萧山党湾“建筑之乡”的发展为例[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咏丽;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庞燕;我国中部地区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7 卜小平;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途径与前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盛春梅;桐乡羊毛衫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建喜;工业地产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任博英;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琰;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志良;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韩十甲;信息产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雷智凯;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辉,江子瀛,孔宁宁,高凌云;快速城市化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 以深圳市龙华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2 祁京梅;;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面临问题[J];财经界;2011年05期
3 俞路;蒋元涛;;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基于全国与三大都市圈的对比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3期
4 魏晓峰;吴健平;;基于ArcGIS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块的开发与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年06期
5 胡青峰;张子平;何荣;牛遂旺;;基于Geoda 095i区域经济增长率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年02期
6 陈良文;杨开忠;;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原因:一个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7 张松林;张昆;;空间自相关局部指标Moran指数和G系数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年03期
8 陈彦光;;对称性与人文地理系统的规律性[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9 熊薇;徐逸伦;王迎英;;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10 王洋;修春亮;;1990-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瑞永;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彭连清;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雪峰;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陈雅淑;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的适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妍云;我国的工业集聚及其效应分析——基于各省工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4期
2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3 曾国平;曾三;梁彭勇;;我国工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2期
4 史一哲;;中国的工业集聚与劳动力流动分析[J];统计教育;2010年03期
5 黄阳平;;福建省区域工业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J];东南学术;2011年05期
6 谷慧玲;;工业集聚和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宏观经济管理;2012年07期
7 朱英明;杨连盛;吕慧君;沈星;;资源短缺、环境损害及其产业集聚效果研究——基于21世纪我国省级工业集聚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2年11期
8 陈刚;尹希果;潘杨;;社会资本、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柯善咨;姚德龙;;工业集聚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因果关系和决定因素——中国城市的空间计量经济联立方程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10 张艳平;;区域金融服务业集聚与工业集聚协调发展水平评估[J];统计与决策;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顾永涛;李栋;魏天爵;魏艾林;;基于生态环境分析的西部城市人口与工业集聚模式研究——以乌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琳琳;加快西部工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步伐[N];焦作日报;2006年
2 记者 李培松;全力推进工业集聚区建设[N];遵义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李培松;我市强力推进工业集聚区建设[N];遵义日报;2010年
4 杨丽娜 韦兵;高标准规划建设工业集聚区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N];焦作日报;2006年
5 曾琳琳 耿芳;统一规划 加快进度 尽快形成集聚效应[N];焦作日报;2006年
6 吕正军;焦作西部工业集聚区首批项目入驻[N];焦作日报;2006年
7 张蕊 王明月 古珍珍;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好工业集聚区[N];焦作日报;2006年
8 李立勇 宋庆军;博爱力推“工业城”崛起[N];焦作日报;2006年
9 赵金龙 张蕊;办好工业集聚区 打造新的增长极[N];焦作日报;2007年
10 仝伟平;紧紧围绕目标抓好工作落实[N];焦作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鸿鹰;工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探讨和中国经验[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仁桥;上海工业集聚区的空间整合与模式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何琼峰;市场整合、工业集聚与统筹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诗莹;郑州市工业集聚区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姚德龙;工业集聚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因果关系和决定因素[D];湖南大学;2008年
3 焦继荣;甘肃省小城镇工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顾宇;羊范工业集聚区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
5 吴宏丹;我国工业集聚对知识溢出影响的空间计量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梁正;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7 王昕;中国工业集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莉莉;工业集聚及其对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8年
9 刘哲怡;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对工业集聚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季阳;中国工业集聚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48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248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