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基于熵权可拓的我国能源安全评价模型

发布时间:2019-01-25 19:38
【摘要】:能源安全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提高能源安全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DPSIR框架内,以能源安全驱动力、能源安全压力、能源安全状态、能源安全影响和能源安全政策响应等因素构建能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能源安全的经典域、节域和待判物元,建立能源安全熵权可拓物元评价模型;以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A省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熵权可拓的能源安全评价模型是熵权理论和物元可拓理论的有机结合,为定量评价能源安全状况提供新的思路,能够对能源安全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和分析。
[Abstract]:The situation of energy security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of energy security. In the framework of DPSIR,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nergy security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factors of energy security driving force, energy security pressure, energy security state, energy security influence and energy security policy response. On this basis, the classical domain, segment domain and matter-element of energy security are determined, and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energy security entropy weight extension matter-elemen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ndex weight is determined by entropy method, and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are verified by combining the data of A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security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extension is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ntropy weight theory and matter-element extension theory,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energy security, and can effectively monitor and analyze the energy security situation.
【作者单位】: 铜陵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3CGL125)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2YJC630082)
【分类号】: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国田;张雷;;中国能源安全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2 曹红军;浅评DPSIR模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S1期

3 赵新刚;刘璐;刘平阔;王宝;;中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6期

4 迟春洁,黎永亮;能源安全影响因素及测度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年12期

7 周志华;罗一新;刘勤;;关于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11期

8 何琼;;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9 郭金栋;王恩元;;煤炭能源安全测度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11期

10 郭小哲,段兆芳;我国能源安全多目标多因素监测预警系统[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门可佩;周萍;;我国东部十大城市生态环境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2 门可佩;周丽;;江苏区域经济的熵值评价和灰色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3 门可佩;周丽;鲜丽华;;江苏粮食安全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4 黄强;陆迁;赵学平;;榆林地区生态经济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5 张侠;亢翠霞;刘珊;;山东省寿光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6 伏洋;张国胜;李凤霞;刘宝康;;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安全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7 余凤鸣;杜忠潮;周杜辉;;基于熵值法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演变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8 杨良;;太阳能电池光谱性能测试系统[J];阳光能源;2009年03期

9 王少鹏;朱江玲;岳超;方精云;;碳排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Ⅱ[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张淑花;周利军;;绥化市城镇化水平地域差异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宋鹏;铂铝合金粘结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朱继保;细颗粒物的电收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社锋;低挥发份劣质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赵佳飞;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徐飞;脉冲放电电凝并结合碱液吸收烟气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魏永刚;晶格氧部分氧化甲烷制取合成气的基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朱根民;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运行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黄宇慧;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综合平衡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超;武汉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慧涛;梯级水电站优化运行研究与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3 张哲衡;高能燃料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与结构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俊峰;奥镁公司隧道窑余热回收项目管理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瑞芝;硬硅钙石型硅酸钙纤维的合成和应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曹恒淇;SnO_2基陶瓷半导体热电材料的研究及制备[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亓金双;MW级风力发电机主轴制造项目财务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晓玲;我国风暴潮灾害经济风险区划[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颜志强;能源安全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刁秀华;;中国能源安全:现状、特点与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郎一环,王礼茂,王冬梅;能源合理利用与CO_2减排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4 张雷,沈叙建,杨荫凯,程晓凌,姜巍,吴映梅;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5 李文彦,陈航;中国能源经济区划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83年04期

6 刘毅;沿海地区能源供需保障与解决途径研究[J];地理学报;1999年06期

7 范业正;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分布及配置[J];地理学报;1999年S1期

8 张雷;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9 李志刚,张锦宗,薛丽芳;陕甘宁接壤区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构想[J];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10 刘毅;长江产业带能源资源合理开发与能源供需解决途径[J];地理研究;199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谢文捷;世界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吴刚;石油安全的若干管理科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李继尊;中国能源预警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哲;;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称:我国能源安全面临五大问题[J];广西电业;2006年01期

2 ;欧洲各国加强合作解决能源安全[J];湖北水力发电;2009年03期

3 何贤杰;盛昌明;王峰;;我国能源安全形势评价战略选择及对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年06期

4 刘世锦;;对外开放条件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若干探讨[J];发展研究;2011年07期

5 ;风向标[J];中国核工业;2012年12期

6 ;节能降耗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的重要手段[J];能源工程;2001年01期

7 陈新华;能源安全要重视内部因素 强调政策体制保障[J];中国能源;2003年05期

8 郑新立;我国能源安全的五大对策[J];今日国土;2004年Z2期

9 吴刚,刘兰翠,魏一鸣;能源安全政策的国际比较[J];中国能源;2004年12期

10 沈跃栋;;能源安全与上海发展[J];上海电力;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祥左;冯伟;冯e,

本文编号:2415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415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3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