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

新电改下电网售电增值服务管理模式及效益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5 11:26
【摘要】:新电改环境下,输配电价的改革以及售电侧的逐步放开,电网的盈利模式也由此产生了变动,为电网企业转变服务理念与经营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售电侧放开的背景下,售电市场逐步呈现出多元售电主体共存的形势,优质电力增值服务显然成为关键的竞争点。因此,研究电网售电增值服务业务的开展方式、流程以及管理模式迫在眉睫。同时,结合我国电网发展的现实情况,研究并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方法,从而对电网增值服务的开展情况作出评估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及电网售电业务增值服务现状,创建售电增值服务业务管理模式,研究增值服务效益评价方法和模型,提出区间数改进的AN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增值服务和效益评价的研究动态,根据电网售电增值服务的特征定义其概念,并从需求侧角度进行分类。其次,基于新电改背景对电网售电增值服务业务主体间竞争形势展开演化博弈分析,寻求效益主要驱动力,提出融入竞争因素的业务流程,构建倒金字塔式业务管理模式。再次,从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和业务水平五个角度构建增值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NP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解决指标间存在的潜在影响。最后构建基于区间数改进的梯形隶属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弥补传统模型的缺陷,结合实例开展应用研究,并提出改进的方案与发展建议。本文基于新电改背景构建电网售电增值服务倒金字塔式业务管理模式,既响应了用户侧需求,又考虑了电网售电增值服务业务的整体效益。同时,构建区间数改进的增值服务效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电网企业售电增值服务效益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测算方法,为电网未来售电增值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际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426.61;F274
【图文】:

技术路线图,绪论,合理评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图1-1,本文主要研宄内容详细表述如下:逡逑第1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宄现状、研究内逡逑容及技术路线

商业模式,电网


肀北屯力大学硕上学位论义逡逑(1)细分客户群体,开通电网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渠道。收集用户提出的增值逡逑服务的需求或者电网售电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发现用户需求,并对用户需求进行受理逡逑调研,通过合理评估现有服务质量水平与需求之间的差异,确定客户需求是否具有逡逑可用性、普适性以及可推广性。逡逑(2)对与需求相应的电网售电增值服务业务的商业模式展开具体分析研究。逡逑从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六个方面内逡逑容展开详细分析,对其现有的或者潜在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判断业务是否具备可逡逑行性和经济性。逡逑在此,电网售电增值服务业务的商业模式分析利用的理论是魏朱六要素商业模逡逑式。这是魏炜与朱武祥提出的一种较为完善的商业模式,具体如图3-6所示。魏炜和逡逑朱武祥的理论体系对他们提出的“商业模式六要素”进行深入分析,解释了商业模逡逑式六要素之间内在的经济学逻辑关系。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晓天;;掌控函数零点所在的区间[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7年05期

2 刘国锋;郭丽;包玉娥;;基于三元区间数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及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3 陈东立;姚杰;史艳维;;基于纯策略的区间数矩阵博弈模型的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02期

4 杜俊慧;魏法杰;;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一致性及排序[J];系统工程;2008年09期

5 刘学生;吴伟;邹开其;;区间数排序的粗糙集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罗佑新;何哲明;车晓毅;汪超;;标准区间数及其在机构误差分析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8年02期

7 吴红华;李正农;;灾害损失评估的三参数区间数模糊综合评判法[J];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05期

8 胡启洲;张卫华;于莉;;三参数区间数研究及其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7年03期

9 刘新旺,达庆利,韩世莲;区间数运输问题模型及其模糊目标规划求解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10 周俊健,张志海,刘绍英;广义区间数的四则运算[J];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凤鹤;聂凤飞;;基于熵的互补判断矩阵一致性问题[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超;刘长虹;覃新川;;三元区间数有限元法的应用[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3 姚升保;李武;;群决策中两类区间数判断矩阵的集结方法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4 张吉军;王云龙;;指标为区间数的多指标决策的最小隶属度偏差法[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5 朱梦婷;陈刚;张峰;王刚;;基于区间数灰色关联度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研究[A];第十四届(2019)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19年

6 陈世联;;具区间数的综合评估法[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覃新川;刘长虹;范坤;李超;赖云宵;;基于三元区间数的管道蠕变断裂的有限元法[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8 李继乾;苏醒;黄奇成;魏翠萍;;区间数判断矩阵的排序及一致性改进算法[A];第四届全国决策科学/多目标决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学勇;孟继儒;李德清;;多属性决策区间数模型的优化[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吉建华;曾雪兰;公彦德;;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的相容性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鹏伟;新能源配电网不确定性潮流区间分析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2 胡洁;基于广义区间的汽车产品质量特性稳健设计方法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5年

3 吴杰;区间参数结构的动力优化[D];吉林大学;2004年

4 邓文丽;区间数据的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吴江;基于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多属性决策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朱建军;层次分析法的若干问题研究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5年

7 薛占熬;柔性区间逻辑及推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宋敏;不确定参数闭环振动控制系统鲁棒性分析的区间方法[D];吉林大学;2006年

9 樊旭川;区间多项式与区间隐式化方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10 叶跃祥;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一些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梦;新电改下电网售电增值服务管理模式及效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2 邱颖;基于区间数组合赋权的汛末提前蓄水方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3 江泽涛;含多能源站的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区间运行优化和博弈均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4 陈成;区间数据的多项式回归分析[D];南京大学;2019年

5 胡金燕;区间线性系统及区间线性规划的代数区间解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赵珊影;基于区间直觉模糊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8年

7 任长春;带有区间参数的博弈影响图[D];云南大学;2017年

8 王鑫;考虑不确定性结构基于区间分析的结构状态识别与损伤诊断[D];厦门大学;2017年

9 任晓霞;区间犹豫模糊集的包含度理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10 文春艳;我国多维贫困水平的分析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42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2742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9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