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效率评价与节能潜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3 19:37
能源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工业革命以来受到各国的重视和依赖。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能源在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能源资源枯竭、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可持续发展国家政策背景下,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节能减排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文章首先对能源效率及节能的概念和DEA方法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建立本文的效率评价与节能潜力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三阶段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以及基于DEA的节能潜力分析模型。随后对江苏省能源效率评价和节能潜力分析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中,第一阶段是未考虑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干扰的能源效率水平,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进行测算。经第二阶段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第三阶段利用调整后的投入量再次进行能源效率测算。基于能源效率测算结果,利用节能潜力计算公式进一步展开节能潜力的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能源效率评价方面:调整前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有所变化,表明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作用。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政府影响程度对能源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进步则呈现负向作用。经调整后,整体能源...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能源效率评价研究现状
1.2.2 节能潜力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DEA方法概述
2.1.1 DEA的基本原理
2.1.2 DEA的基本模型
2.1.3 SBM-DEA模型
2.2 概念界定
2.2.1 效率
2.2.2 能源效率
2.2.3 节能潜力
3 基于三阶段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建立
3.1 能源效率评价方法选定
3.1.1 随机前沿分析法
3.1.2 数据包络分析法
3.1.3 基于生产理论框架的分析法
3.2 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选取原则
3.2.2 指标选取
3.3 能源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4 基于DEA模型的节能潜力评价模型构建
4.1 节能潜力评价方法选定
4.1.1 参数对比法
4.1.2 学习曲线法
4.1.3 结构演进法
4.1.4 灰色理论方法
4.1.5 数据包络分析法
4.2 节能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第一部分指标选取
4.2.2 第二部分指标选取
4.3 节能潜力评价模型构建
5 江苏省能源效率评价与节能潜力分析的实证研究
5.1 江苏省能源消费现状
5.2 江苏省能源效率评价
5.2.1 第一阶段SBM-DEA实证结果
5.2.2 第二阶段SFA回归结果
5.2.3 第三阶段调整后SBM-DEA实证结果
5.2.4 江苏省能源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5.3 江苏省节能潜力测算与分析
5.3.1 测算结果
5.3.2 节能潜力分析
5.4 对策建议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768621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能源效率评价研究现状
1.2.2 节能潜力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DEA方法概述
2.1.1 DEA的基本原理
2.1.2 DEA的基本模型
2.1.3 SBM-DEA模型
2.2 概念界定
2.2.1 效率
2.2.2 能源效率
2.2.3 节能潜力
3 基于三阶段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建立
3.1 能源效率评价方法选定
3.1.1 随机前沿分析法
3.1.2 数据包络分析法
3.1.3 基于生产理论框架的分析法
3.2 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选取原则
3.2.2 指标选取
3.3 能源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4 基于DEA模型的节能潜力评价模型构建
4.1 节能潜力评价方法选定
4.1.1 参数对比法
4.1.2 学习曲线法
4.1.3 结构演进法
4.1.4 灰色理论方法
4.1.5 数据包络分析法
4.2 节能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第一部分指标选取
4.2.2 第二部分指标选取
4.3 节能潜力评价模型构建
5 江苏省能源效率评价与节能潜力分析的实证研究
5.1 江苏省能源消费现状
5.2 江苏省能源效率评价
5.2.1 第一阶段SBM-DEA实证结果
5.2.2 第二阶段SFA回归结果
5.2.3 第三阶段调整后SBM-DEA实证结果
5.2.4 江苏省能源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5.3 江苏省节能潜力测算与分析
5.3.1 测算结果
5.3.2 节能潜力分析
5.4 对策建议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768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3768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