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装备制造业打造“浙江制造”产地品牌研究
本文关键词:浙江省装备制造业打造“浙江制造”产地品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装备制造业 产地品牌 工业品品牌资产 浙江制造
【摘要】:装备制造业是浙江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推动浙江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后,浙江省依托沿海临港的地理优势和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加快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使其发展成绩卓著。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品牌整合营销时代的到来,应该促进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培育品牌,提高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与其他省份相比更具有竞争优势,塑造“浙江制造”的产地品牌优势。因此,深入研究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资产驱动因素及产地品牌化阶段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回顾了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基本运行情况以及品牌发展状况,并分析其瓶颈因素,在探讨自身品牌发展路径的同时借鉴了发达国家关于“产地制造”的主要经验。其次,基于上述实情研究,借鉴品牌引擎模型研究思路,通过企业深度访谈,从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公司声誉和关系认同四个维度重构工业品品牌资产引擎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解构了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品牌资产的具体驱动因素,得到各指标权重,探讨工业品牌的培育机理。此外,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规模实力及品牌潜力两个层面构造地区装备制造业品牌阶段化判断模型,得出全国31个省市装备制造业品牌阶段化得分,将浙江省与广东、江苏、山东、辽宁、湖南和黑龙江省的装备制造业品牌建设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政府三个层面为浙江装备制造业打造“浙江制造”产地品牌提出合理的品牌建设策略。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产地品牌 工业品品牌资产 浙江制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4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5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5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15-16
- 1.2.1 研究思路15
- 1.2.2 研究方法15-16
- 1.3 论文创新点16
- 1.4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图16-18
- 1.4.1 研究框架16-17
- 1.4.2 技术路线图17-18
- 2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18-27
- 2.1 品牌理论相关研究18-20
- 2.1.1 基础品牌理论18-19
- 2.1.2 品牌资产引擎模型19-20
- 2.2 工业品品牌相关研究20-23
- 2.2.1 工业品品牌理论20-21
- 2.2.2 工业品品牌资产相关研究21-23
- 2.3 产地品牌相关研究23-24
- 2.3.1 产地品牌理论23-24
- 2.3.2 产地品牌研究现状24
- 2.4 装备制造业品牌研究现状24-25
- 2.5 本章小结25-27
- 3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品牌发展现状分析27-35
- 3.1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27-30
- 3.1.1 基本运行情况27-28
- 3.1.2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特点28-30
- 3.2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品牌发展现状30-32
- 3.3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品牌发展问题及机遇分析32-35
- 3.3.1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品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2-33
- 3.3.2 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品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33-35
- 4 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品牌资产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35-43
- 4.1 品牌资产引擎模型重构35-37
- 4.1.1 工业品牌资产引擎模型维度构建35-37
- 4.2 工业品牌资产引擎模型的实证37-41
- 4.2.1 测量量表设计37-38
- 4.2.2 样本选取及数据收集38
- 4.2.3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38-41
- 4.2.4 假设检验41
- 4.3 实证结果分析与启示41-43
- 5 品牌发展阶段判断与地区装备制造业品牌培育分析43-51
- 5.1 装备制造业品牌发展阶段差异评价体系构建43
- 5.2 地区装备制造业品牌发展阶段差异实证研究43-48
- 5.2.1 原始数据采集43-45
- 5.2.2 相关分析与主成分提取45-47
- 5.2.3 综合得分测算47-48
- 5.3 各地区装备制造业品牌发展阶段分析48-51
- 6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打造“浙江制造”产地品牌的策略探讨51-56
- 6.1 明确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对“浙江制造”品牌培育的职责51-53
- 6.2 夯实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53-54
- 6.3 培育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优势54
- 6.4 提高“浙江制造”产地品牌的经营和管理水平54-56
- 7 结论与展望56-58
- 7.1 基本结论56-57
- 7.2 不足与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1
- 附录A61-64
- 附录B64-66
- 作者简介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均文 ,胡正梁;国外、省外发达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启示[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年07期
2 刘宽;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出了问题?[J];数码世界;2003年06期
3 马新生;;上海制造业任重道远[J];上海国资;2003年02期
4 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武汉近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启示[J];长江论坛;2004年01期
5 李剑峰,周以齐,黄传真;发挥优势,迎接挑战,建设制造业强省[J];山东机械;2004年02期
6 王章豹,吴庆庆;抓住战略机遇期 做大做强我国的制造业[J];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08期
7 董彦;先进制造业的标准化战略[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任净;车贵堂;;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蒋锡培;;后中国制造业强盛的基因[J];企业家天地;2007年12期
10 邵柏春;;武汉汽车制造业利用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健明;;郑州在实施制造业中心战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5年
2 谭锦荣;;江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产业布局[A];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2012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吴三忙;;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演变态势的实证研究:1988-2007[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邵颖红;;制造业发展模式比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宋宏;;合肥制造业发展配套“中场经济”对策与措施[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周运源;;粤港制造业的合作与发展研究[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7 谭锦荣;陈海权;;江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与产业布局[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8 周虹;蔡海珠;;培育发展极,推动吉林省建成制造业中心[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9 李春植;侯志刚;;开拓创新 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A];推进制造业强市与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研究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奎;发展现代制造业是北京优势所在[N];北京日报;2004年
2 张廷银;制造业六个缺陷需弥补[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杨勋 赵雯纬 刘莲;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雏形初现[N];湘潭日报;2006年
4 《中国经营报》副总编辑 张曙光;任务尚未完成 制造业被迫转移[N];中国经营报;2008年
5 吴继兰;制造业:世界竞争的“牛鼻子”[N];中国信息报;2008年
6 李健(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大力推进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N];科技日报;2002年
7 林华;中国制造业:何时真正成为“世界工厂”[N];中国审计报;2011年
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李长安;要防止我国制造业出现“未强先衰”[N];上海证券报;2012年
9 康鹏 谢明吉;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N];长江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杨颖 霍玉菡 徐淼;3D打印能否为制造业振兴带来好运?[N];中国贸易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抒娴;浙江省装备制造业打造“浙江制造”产地品牌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6年
2 李智华;南昌承接周边发达地区汽车制造业转移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高婧;中国汽车制造业集聚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曹瑛杰;构建黄岩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5 郭杰;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制造业企业迁移特征、模式及动力机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展开;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制造业基地建设: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侯方安;山东省机械制造业企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宋道路;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陈红梅;论中国的世界工厂之路[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10 王彩芬;台州民营制造业跨国经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51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ongyejingjilunwen/85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