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视角下汇率政策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 人民币 国际化 汇率制度 出处:《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试点,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从政策层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我国利率政策、汇率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讨论未来我国汇率制度如何调整,指出汇率稳定是推动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的基础;提出人民币要实现"动态的汇率稳定",阐释我国汇率制度调整的内容和方向。
[Abstract]:In July 2009, RMB settlement of cross-border trade began to pilot, marking that China began to promo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rom the policy level.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to China's interest rate poli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adjust China's exchange rate system in the future, and points out that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is the basis of promoting RMB'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RMB should realize "dynamic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and explains the content and direction of China's exchange rate system adjustmen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与安全研究”(项目编号:11JZD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山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群体培育项目“环南中国海经贸合作研究”的资助
【分类号】:F832.6
【正文快照】: 一、人民币升值对人民币国际化是利抑或弊人民币国际化是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推出的。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浮动汇率制度开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幅度开始提高。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纳德·麦金农;通货膨胀对汇率影响的比较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1997年02期
2 徐明棋;;从日圆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看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化[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3 卢锋;刘鎏;;我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1978—2005)——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关系的重新考察[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4 金中夏;论中国实际汇率管理改革[J];经济研究;1995年03期
5 金中夏;论转轨时期均衡汇率形成机制[J];经济研究;1996年03期
6 卢锋;韩晓亚;;长期经济成长与实际汇率演变[J];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7 徐建炜;杨盼盼;;理解中国的实际汇率:一价定律偏离还是相对价格变动?[J];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8 俞乔;亚洲金融危机与我国汇率政策[J];经济研究;1998年10期
9 陈卫东;李建军;;日元国际化过程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兼论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与模式[J];金融发展评论;2010年08期
10 俞乔;购买力平价、实际汇率与国际竞争力——关于测算我国加权实际汇率指数的理论方法[J];金融研究;200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敬琏;[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万阳;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测度、效应与矫正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骏;;主要国家货币国际化经验及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钟国瞬;;人民币国际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24期
3 吴国权,杨义群,李庆峰;金融自由化趋势下的汇率制度选择和宏观经济政策表现——兼论中国汇率制度现状[J];商业研究;2002年12期
4 徐群;;人民币均衡汇率实证研究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08年04期
5 徐四星;;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基于Montiel理论模型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4期
6 周亚军;;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7 杨文超;关于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几点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竹雅东,蒲勇健;我国汇率问题探讨及其模型建造[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9 侯鹏;陈磊;;人民币升值能够平衡我国的贸易差额吗?——基于汇改后月度数据的S—VAR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10 段然;;全球视野下人民币国际化的经验借鉴和道路选择[J];创新;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范从来;曹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计算:1994-2001[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2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3 丁小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基于中国实际特征事实[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黄福宁;贾莹莹;;上海人民币产品中心建设:阻碍因素及破除对策[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5 杨治国;宋小宁;;经济结构、汇率与长期贸易顺差——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卢锋;刘鎏;;我国两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及国际比较(1978—2005)——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关系的重新考察[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总第24期)[C];2007年
7 卢锋;;人民币实际汇率之谜(1979—2005)——基于事实比较和文献述评的观察[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3期(总第21期)[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建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宸t];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唐亚晖;人民币汇率失调的测算及汇率传递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治国;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马亚男;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短期结构、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增来;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协调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姚晓东;基于国际货币合作视角的人民币区域化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孙海霞;货币国际化条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明;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强;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真实汇率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邱礼海;人民币国际化:前景与挑战[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黄昊辰;货币竞争视角下的亚洲货币合作机制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玲;金融危机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与路径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彬;经济趋同条件下人民币汇率水平波动与趋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于亚楠;东亚货币合作中人民币的地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姜色色;日元升值探究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韦亚婷;日元国际化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借鉴[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郭琦;基于BEER模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莉亚,任若恩;用均衡汇率模型估计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2年05期
2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人民币的有效汇率估计[J];财贸经济;1999年11期
3 杨帆;关于当前人民币贬值问题[J];对外经贸实务;1999年10期
4 丁剑平;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与调整空间的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2期
5 陈平,熊欣;进口国汇率波动影响中国出口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6期
6 李亚新,余明;关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与应用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10期
7 王元龙;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论”评析及其应对[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8期
8 王维;相对劳动生产力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8期
9 罗纳德·麦金农;通货膨胀对汇率影响的比较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1997年02期
10 陈虹;有效转移信用风险——亚洲债券市场入口处选择的尝试[J];国际贸易;200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卢锋;[N];学习时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琳;;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及应采取的后续措施[J];价值工程;2007年09期
2 彭忠连;;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应机选择探析[J];中国市场;2011年18期
3 陆磊;;贸易结算货币与人民币的崛起[J];南方金融;2011年01期
4 白玮炜;从人民币升值预期看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06期
5 张梅潆;;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证券投资策略[J];当代经济;2006年05期
6 季勇;;人民币的升值对股市影响[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1期
7 韩娜;;刀尖上的舞蹈 聚焦人民币升值博弈——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经营部副主任 周密[J];中国制衣;2010年06期
8 刘光溪;从人民币升值的“虚似性”谈贸易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的调整与转变——兼论政策、体制和结构因素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56期
9 胡举峰;孙静;;通货膨胀与人民币汇率制度关系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10 李响 ,蔡畅;直面人民币升值压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魁;;序[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2 徐自超;;加速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的几种途径[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3 ;城市安全 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4 ;城市安全 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5 谷军;康琳;;北京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人口规模调控[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纪晓岚;刘军;刘畅;陈璐;;莫斯科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与启示[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欧阳晓黎;刘宏波;牛燕平;赵蔚婷;;编辑素质对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的影响[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8 龚刚;;发展中国家(地区)的非国际化货币的汇率选择与汇率制度(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9 文魁;段霞;孟祥青;闫文虎;汪朝晖;;北京国际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10 谢清风;;坚持科学发展观 正确认识“出版国际化” 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和作用力的中国出版力量[A];出版科学探索(第8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曲德辉;人民币升值预期撬动商品市场[N];期货日报;2010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高璐;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N];证券时报;2009年
3 江博峰;人民币升值预期再起[N];金融时报;2005年
4 许哲;不必担心人民币升值预期[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葛春晖;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记者 刘振冬;应对人民币升值预期 布局四大理财领域[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 刘欣;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 纺织品出口或将减慢[N];中国工业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文风 傅苏颖;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N];证券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葛春晖;热钱 短期难回流[N];中国证券报;2010年
10 记者 徐谷明;外贸企业需重视人民币升值预期[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华;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组织学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张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艺腾;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4 林东海;论汇率制度:历史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冯用富;汇率制度:理论架构与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孙学工;中国加入WTO后的汇率制度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黄立新;汇率制度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赵萱;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蒲贤;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马正兵;汇率制度福利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波;钉住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5年
2 何淑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与金融危机[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3 杨会臣;汇率的隔绝能力与汇率制度的选择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邹芳莉;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汇率制度选择与演变[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李彩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曾煜俭;关于香港联击汇率制度“存”与“废”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7 薛冬梅;汇率目标区理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许萍;中国美元化现象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杨宗伟;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与改革操作[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田甜;升值压力下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59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59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