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 竞争力 价值链分析法 提升策略 出处:《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领域也迅猛发展起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与个性化,加上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支持,一些新型金融机构入驻县域区域,如村镇银行、邮储银行、小额信贷公司等,随着经济格局和金融行业竞争机制的变化,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导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意义等。第二章为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相关理论,主要介绍了农村信用社的概述、竞争力的理论和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概念并系统地梳理国内外关于竞争力、农村信用社竞争力及相应的研究成果,为下一步的分析论述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及竞争力分析,从历史发展角度阐述问题及历史遗留问题,安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竞争环境分析,具体介绍安徽省农村信用社价值链,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安徽省农村信用社的指标体系在安徽农村信用社竞争力问题上的应用。第四章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通过上一章节提到的价值链上的四个方面人力资源、产品服务、风险管理、企业文化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安徽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安徽分行进行比较分析和自身发展的过程分析挖掘安徽省农村信用社不足的地方。第五章安徽省农村信用社竞争力提升对策。本文从人力资源、产品服务创新、风险管理和企业文化四个方面几乎全面提出了安徽省农村信用社的提升策略。第六章是结论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本文可能创新的部分:第一,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采用了历史演化的方法研究对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二,从价值链竞争力理论出发,构建了符合安徽省农村信用社竞争力模型;第三,以安徽省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各金融机构为例,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第四,本文的研究对其他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ural economy, the rural financial field has also developed rapidly. As the main force of rural financ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t also makes the requirements of rural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and individualized. In addition, our country attaches importance and support to the issue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and some new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nter the county area, such as village banks. With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mechanism of financial industry,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re facing more opportunities and greater challenge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an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theory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mainly introduces the overview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The theory of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concept of competitiveness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systematically comb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results.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nhui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al problems, Anhui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development status. The analysis of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ntroduces the value chain of Anhui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detail.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of Anhui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based on value chain Analysis to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nhui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Chapter 4th problems of Anhui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Four aspects of human resources. Product Services, risk Management, Corporate 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of China Anhui Branch,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Anhui Branc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hui branch of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and the process analysis of its own development excavate the shortage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Anhui province. Chapter 5th: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mo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nhui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 Product and service innovation, risk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culture four aspects of almost a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strategy of Anhui Provinc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Chapter 6th is the conclusion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This paper may be innovative part: first. In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and method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Anhui Province. Secondly, 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of value chain competitiveness, the competitive model of Anhui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s constructed. Thirdly, taking Anhui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an example, in-depth comparative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4th,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has som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other provinces, at the same time, it complement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1;F83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再清;略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及防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2 李建建;关于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0年11期
3 陈燕添,陈伟波;谈谈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的策略及建议[J];南方金融;2000年03期
4 史永安,王春生;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0年05期
5 蓝波,丘海民;改革创新是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J];南方金融;2000年12期
6 人民银行新野县支行课题组;归并后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刘改勤,聂喜旺;农村信用社要加强支农服务[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8 魏敏,李瑞军;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0年01期
9 许正超;对高风险农村信用社的治理建议[J];经济师;2000年02期
10 陈平;提高农村信用社效益的思考[J];经济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脉伏;;农村信用社产生的制度经济学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2 刘颖;;深化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若干思考[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3 侯文阁;;转型期的农村信用社的改革[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4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国力;环佳燕;郦书松;;组建地市级农村合作银行的可行性研究[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建忠;;力促农民增收 实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宋磊;;构建农村信用社新型产权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讨[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斌;阮红新;郑艺;吴莹;;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的选择与变迁——基于控制权转移的视角[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8 李波;;湖北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研究[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宋文tD;;农村信用社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红玲;;我国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探讨[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小兰;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改革方向[N];中国审计报;2004年
2 张建平 戴灿涛;我州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平稳推进[N];大理日报(汉);2005年
3 沈赤兵;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努力提高为“三农”服务水平[N];贵州日报;2004年
4 正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服务功能[N];甘肃日报;2004年
5 杨世智;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会议召开[N];甘肃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邓萍;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工作稳步推进[N];广西日报;2005年
7 记者 邓萍 实习生 余宗飞;采取果断措施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N];广西日报;2005年
8 记者 周卫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始试点[N];湖南日报;2004年
9 石素坤;城区农村信用社的现状与对策[N];经理日报;2003年
10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 杨家才;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若干问题〈下〉[N];金融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双伦;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健;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刘文丽;中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4 于富海;农村信用社治理机制及治理效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俊芹;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6 方金兵;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张志勇;我国转型期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赵伟;农村信用社运行风险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9 张兰;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改革与效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何勇;中国农村信用社制度转轨论[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新疆农村信用社改革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2 夏品俭;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张宁;我国农村信用社法律规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禹宗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林楠;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与内部治理结构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6 赵汉卿;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鲁;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分析[D];河北大学;2008年
8 谢云峰;浙江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王海力;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杨瑞芳;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再造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64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6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