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风险投资机构参与与创业板公司IPO抑价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4 04:52

  本文关键词: 风险投资 创业板 IPO抑价 增值服务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我国的资本市场成立至今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通过资本市场上市已成为许多公司融资的重要选择,资本市场上IPO成功的公司的抑价在国内外的研究中一直都是热点。IPO是公司融通资金,实现股票流通的重要手段。IPO在一级市场上的表现指的是IPO抑价率,即公司IPO首日,公司股票发行价与收盘价之间的相对差异。 IPO抑价是指新发行股票在上市首日的收盘价高于发行价,产生正收益的一种现象。IPO抑价广泛存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资本市场中,尤其是在创业板市场中,新兴的创业板市场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IPO抑价非常严重,创业板上市的首批公司的抑价率均值达到了106.23%,最严重的甚至高达209.73%之多。过高的IPO抑价的存在使得不论股票发行人的质量好坏,投资者只要购买新发行股票就能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受利益驱使,过高的IPO抑价会吸引大量的投资者竞相申购新股,利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这种“新股不败”的神话会对整个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产生不利影响,使企业融资的效果受损,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果打折,阻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009年10月,创业板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酝酿之后顺利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推出。创业板市场聚集着众多高成长、高潜力的创业公司,其中许多公司都有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创业板和风险投资的发展也为我们研究风险投资对公司IPO的市场影响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公司影响重大,那么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的公司是否能够起到缓解资本市场IPO抑价率的作用,进而对建立平稳有序的资本市场起到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创业公司获得更加平稳的融资环境呢?带着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对抑价率进而对融资环境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投资者、创业公司以及有关监管单位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创业板公司IPO的市场影响,具体是指对一级市场的IPO首日抑价率的影响。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检验我国创业板上有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的公司到底是提供了认证作用减轻了IPO抑价率,起到了稳定融资环境,改善创业板市场的作用;或是为了建立自己声誉,推高了IPO抑价率,加剧了创业板市场的波动,恶化了创业公司融资环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的是通过对风险投资机构的监管,使其能够发挥提升创业公司价值,减轻外部投资者和创业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一个更加平稳有效的投融资环境的作用,稳定创业板市场。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风险投资参与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率影响的研究,了解中国的风险投资、创业公司和创业板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在更加稳定的创业板市场中,创业公司可以更好地借助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融资,选择合适的风险投资机构来提升公司业绩和价值;外部投资者在稳定的创业板市场中有更高的积极性,能够依靠风险投资对公司信息的认证,对公司价值做出更好的判断,投资决策更理性。 本文以2009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介绍研究的背景,提出核心问题,梳理文献,奠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部分提出假设,确定研究样本,建立模型,借助Stata11.0软件,对整理后的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论文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整体结构和行文安排。此部分是论文的纲领。 第二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依据研究内容分为IPO抑价的研究综述,风险投资与IPO抑价关系的研究综述两部分。 第三章,介绍了本文理论分析和提出假设所依赖的制度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对论文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其中,制度背景部分分为风险投资相关制度背景和IPO市场相关制度背景两部分进行介绍;理论基础部分首先介绍了完善情况下的市场,即公开市场理论,并由现实情况不满足公开市场理论中信息是完全的这一假设,引出解释IPO抑价现象的基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而考虑风险投资参与这一因素,讨论理论界的两种理论,认证假说和逐名假说。 第四章,是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本文的假设并在论文假设的基础上构建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检验。风险投资机构参与与公司IPO抑价是否存在相关性,假如存在这种相关性,那么这种相关性的范围、强度以及不同阶段的差异性,检验结果与预期的一致性等,都将成为本章要回答的问题。本章将遵循提出假设,构建理论模型,对回归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的步骤回答上述问题。 第五章,是论文的总结与建议。本章在上一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结合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给出一些合理化的展望。 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风险投资机构参与与公司IPO首日抑价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证实了逐名假说在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存在。风险投资机构持有创业公司上市前股份的比例与IPO首日抑价率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利于降低IPO首日抑价率。此外,风险投资机构的背景对创业公司IPO首日抑价率没有显著的影响。 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和公司IPO后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表明,风险投资机构参与与公司IPO后累计异常回报率(CAR)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公司的价值增值作用没有得到实证检验,可能是受我国风险投资机构过重的逐名动机的影响。 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发展时间短,都处在比较年轻的阶段,风险投资行业也不成熟,在提供认证作用、减少信息不对称方面的没有太多作为,更多的表现出逐名倾向,对创业公司的长远发展有一定的损害。反映出我国的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机构都还不够成熟,制度也有待完善,在结构、投资理念、公司能力上与成熟资本市场风险投资机构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这种情况下的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创业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虽然在短期内解决了创业公司的燃眉之急,但因其逐名动机过强,没能为创业公司提供有效认证和有价值的增值服务,甚至从长期来看损害了创业公司的价值,也为建立平稳有序的创业板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利于投资者和创业公司的投资和融资,恶化了投融资环境。有必要对风险投资进行规范和监管,使其为创业公司的融资和增值提供更加积极的作用,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本文可能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丰富我国创业板市场有关IPO抑价现象的研究。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对我国创业板市场一级市场的抑价率的分析,期望能够从理论上解释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方面的问题。从而为规范创业板市场,建立更加平稳有序的市场,为投资者和创业公司提供更好的投融资环境提供建议。 其次,丰富了我国关于风险投资机构参与与被投资对象的IPO抑价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在在考虑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时一并考虑了风险投资持股比例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持股比例的不同对IPO抑价率的影响。 最后,本文对于有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的创业公司,还对风险投资机构的背景因素的影响进行了一些分析,以期了解不同背景、不同组织形式的风险投资机构对于创业公司和资本市场的作用,为了创业板市场平稳发展,对未来风险投资机构行业可采取的组织形式及其构成进行了尝试性的展望。 限于作者精力和研究水平有限,本文存在一些局限性: 本文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创业板,而创业板本身是高风险行业聚集的板块,风险投资机构在对创业公司进行筛选的时候往往会更关注那些风险较大、有较大增长潜力的公司,这就使得风险投资机构选择的投资项目集中在一些特定的行业,这种外生的对具有某种特定特征公司的非随机选择行为使得有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的公司集中出现在创业板,产生了选择性偏误的问题,即使研究样本囊括所有创业板上市公司,这种选择性偏差现象依然存在,会对实证结果产生一些影响。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几乎全部都是国内的公司,外资背景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的少,而一些有外资参与的优质公司,比如搜狐、盛大、百度等都在海外上市。所以本文在研究外资背景产生的影响时,如果能够考虑扩大研究样本的搜集范围,将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纳入数据样本,则关于外资风险投资机构的样本会更有代表性,可能会使研究结论更有意义。 本文没有获取风险投资机构分阶段投资和退出的数据,而这部分数据对本文所建立的模型有一些影响,如果能够得到风险投资机构分阶段投资和退出的数据,并据此对模型进行修正,可以使模型的解释能力更强,结论也会更加稳定、可靠。 本文可能的进一步进行研究方向有: 研究的范围可扩大到有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的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创业公司,一方面这部分公司实力强劲,更能代表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加成熟规范的海外资本市场对研究结论更具方向性意义。 未来创业板市场发展到了一定的时期,有足够长的时间跨度时,在有足够样本公司数据的前提下,可以对样本分为几个时间段进行分别研究,分析不同时期风险投资参与的影响差异。 可以通过搜集风险投资机构分阶段投资和退出的数据,修正模型进行研究,获得更有意义的结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凌宇;;创业投资机构对其支持企业IPO抑价度的影响[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2 李蓉军;加快我国风险投资主体的培育[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3 朱红军;钱友文;;中国IPO高抑价之谜:“定价效率观”还是“租金分配观”?[J];管理世界;2010年06期

4 郑庆伟;;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IPO功效研究——以我国深市中小板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刘力,李文德;中国股票市场股票首次发行长期绩效研究[J];经济科学;2001年06期

6 张丰;;创业投资对中小企业板IPO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7 张东生,刘健钧;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8 刘煜辉,熊鹏;股权分置、政府管制和中国IPO抑价[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9 钱苹;张帏;;我国创业投资的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10 罗海平;美国风险资本运营的微观监控机制及其借鉴[J];世界经济;2001年07期



本文编号:1489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89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4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