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沪深两市2009-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

发布时间:2018-06-02 02:15

  本文选题:其他综合收益 + 列报与披露 ; 参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通过以沪深两市2009-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效果进行考察发现,三年来,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列报的金额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均存在着报表间数据勾稽关系错误、漏填或错报"综合收益总额"项目的金额、未在附注中充分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具体项目内容等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同时,发生混淆其他综合收益和权益性交易事项的问题较为普遍。在财务报表中引入综合收益指标,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分析企业的全面收益情况。其他综合收益未来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任重而道远。
[Abstract]:Based on the annual financial report data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s from 2009 to 2011, it is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items reported by listed companies has declined year by year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In each year, there are errors in the data check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ments, missing or misstatement of the amount of "aggregate income" items, insufficient disclosure in the notes of other technical aspects such as the contents of specific items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mmon to confuse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and equity transac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index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will help investors and other financial report users to analyze the overall income of enterprises. 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in the future in our country's accounting practice and a long way to go.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0YJA630118)
【分类号】:F231.5;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葛家澍;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业绩报告改进的新动向[J];会计研究;2000年12期

2 刘玉廷;;严格遵守会计准则 提供高质量财务报告 认真履行社会责任[J];会计研究;2010年01期

3 毛志宏;王鹏;季丰;;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与披露——基于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财务报告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1年07期

4 刘永泽;唐大鹏;张成;;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认定标准与列报问题分析——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数据[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永胜;浅议会计信息的相关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梁杰,郭慧萍,郭慧敏;试论会计信息质量[J];商业研究;2002年23期

3 季文卿;;试析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6期

4 罗秋香;王丽琴;;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准则制定权合约安排刍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11期

5 高利芳;曲晓辉;张多蕾;;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深市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1年03期

6 王媚莎;;新会计准则下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实现策略[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4期

7 韩存,毛剑芬;从传统会计看金融商品会计的处理[J];财会通讯;2004年04期

8 王小军,黄晓燕,曹姗姗;全面收益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J];财会通讯;2004年08期

9 罗映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质量分析——基于高质量会计准则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J];财会通讯;2011年06期

10 李梦;方巧玲;;高质量会计准则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胡杰武;;论我国收益报告的改进[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马晓芳;;中国会计准则的性质及其改进[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王永海;毛宏安;;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分析——一种基于博弈分析框架的均衡理论解释思路[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王清刚;;会计职业判断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2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吉利;毛洪涛;;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进展——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2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A];当代会计评论(第4卷第2期总第8期)[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红平;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秀玉;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财务报告质量保障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葛晓舰;公允价值计量与应用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王守海;金融审慎监管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5 邱宜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6 张勇勤;会计信息与管理者报酬激励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7 叶少琴;中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黄海玉;从我国B股市场透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问题[D];厦门大学;2003年

9 梁爽;中外会计准则模式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景莉;智力资本与公司价值[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静;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嘉;全面收益报告应用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杜娟;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实施效果[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康瑞瑞;上市公司综合收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丁岚;智力资本的激励与风险防范[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耿瑞珍;基于供应链视角的高质量财务报告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杨绍洁;会计信息质量:现实与前瞻[D];广西大学;2001年

8 胡政明;财务报告分析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9 王世杰;关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与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10 蔡晓韬;由AB股公司税后净利中外审计后差异看我国会计信息的国际接轨问题[D];浙江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郭绪琴;;其他综合收益内涵与实务应用[J];财会通讯;2009年31期

2 崔玉卫;;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披露探讨[J];财会通讯;2010年28期

3 邹小平;吕跃金;;国际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修订及借鉴[J];财会月刊;2008年01期

4 谢获宝;刘波罗;尹欣;;综合收益内涵与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内容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0年01期

5 何召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解析[J];财务与会计;2010年05期

6 葛家澍;损益表(收益表)的扩展——关于第四财务报表[J];上海会计;1999年01期

7 张艳;刘国峰;;论综合收益理念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10年13期

8 张清玉;;收益计量理念变革探讨——由利润表调整引发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0年1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乐;徐芳;;对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观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7年09期

2 谢德明;林勇军;;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比较与思考[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年11期

3 付永青;李阳;;新准则的资产负债观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01期

4 盖丽玮;;资产负债观初探[J];消费导刊;2008年16期

5 秦天;;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的比较和分析[J];辽宁经济;2008年10期

6 黄山;;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理论计算收益的比较[J];当代经济;2009年10期

7 渠莹莹;王先贺;;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两种收益观[J];会计师;2010年02期

8 杨海燕;;论资产负债观的确立[J];经济师;2007年02期

9 雷莉萍;;从资产负债观看发出存货后进先出法的取消[J];内江科技;2007年12期

10 张辉;;从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看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不*同[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聂亦慧;黄莉;王毓军;;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管理机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山;;日本关于净资产列报的会计准则[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3 江笑云;;财务报表国际趋同的重大进展——IASB与FASB《财务报表列报初步意见》之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琼芳;徐鸿;李国兰;;雾里看花——利润表的局限性与改进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黎明;卢婷婷;;会计准则变迁前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杨海松;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N];财会信报;2009年

2 田超 干胜道;企业应建立社会责任的资产负债观[N];中国商报;2009年

3 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赵治纲;新准则下财务报告分析存在八大误区[N];中国证券报;2009年

4 张瑶瑶 整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将完成三大类十七项具体准则修订[N];中国会计报;2010年

5 谢佐繁;我国全面收益理念初探[N];财会信报;2009年

6 李瞻;上市公司财报分析的八大误区[N];财会信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琳;资产负债观及其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王洋;资产负债观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奕;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发展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贺靖策;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新虎;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收益计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6 苏珊;资产负债观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工学院;2008年

7 马哲;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研究[D];重庆工学院;2007年

8 韩艳芬;所得税会计准则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郑丽人;我国收益报告的改进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高薪云;利润表改革对盈余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66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966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f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