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日本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效果与启示——基于信贷周期调控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8-17 14:16

  本文关键词:日本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效果与启示——基于信贷周期调控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 宏观审慎监管 信贷周期 经济周期


【摘要】: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使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充分意识到,宏观审慎监管是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力工具。日本作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代表,为应对巨额银行坏账,从2002年开始实施金融再生计划,并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成功注入金融监管中,金融体系稳健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采用多种实证分析方法,以2003年为分界点,检验了日本信贷周期与经济周期关联性的前后变化。结果表明,日本向宏观审慎监管过渡后,信贷周期存在阶段性逆经济周期现象,即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抑制了信贷顺周期性,阻止了金融系统性风险向实体经济的转移。日本宏观审慎监管实践对于中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启示和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大学中日经济共同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日本 宏观审慎监管 信贷周期 经济周期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信贷周期及其宏观审慎监管研究”(项目批准号:12CJY10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现阶段潜在产出及产出缺口变动特征研究”(项目批准号:11CJL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信贷周期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C790113)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国际金融理论创新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FRTD02)的资助
【分类号】:F833.13;F832.4
【正文快照】: 引言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毋庸置疑,其快速增长不仅可以直接增加社会总产出、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从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但金融体系也存在与生俱来的顺周期性,表现为在实体经济繁荣时期,由于抵押资产升值,银行对经济前景盲目乐观,扩大信贷供给的冲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亚非;日本金融改革的目标、措施及成效[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6期

2 李麟;索彦峰;;经济波动、不良贷款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3 王爱俭;牛凯龙;;次贷危机与日本金融监管改革:实践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1期

4 赵振全;于震;刘淼;;金融加速器效应在中国存在吗?[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亮;;基于工业数据的外部融资依赖与行业波动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2 徐灵超;吴光伟;;中国信贷资产质量对经济波动的冲击效应研究——基于不良贷款增长率的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9期

3 胡晓燕;张璇;;云南省制造业金融加速器效应的行业差异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12期

4 刘瑞明;;中国经济的体制困境与波动形成:一个理论框架及其检验[J];财经科学;2009年12期

5 江群;曾令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8年03期

6 闵亮;;金融危机冲击下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与融资决策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1年04期

7 袁申国;刘兰凤;;中国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地区差异比较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11期

8 田树喜;白钦先;林艳丽;;我国金融倾斜波动效应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1期

9 陈守东;杨东亮;赵晓力;;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2期

10 闵亮;;政府干预、负债融资和实体经济在衰退期的价值波动——以次贷危机冲击下的上市公司为例[J];财贸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翔;李凌;;中国的金融发展、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一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2 李成;马文涛;王彬;;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宏观经济稳定[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光华;美国次贷危机研究—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霜;动态随机一般均衡下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娟;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基于总量和产业层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铁强;中国反周期货币政策调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麦强盛;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王靖国;顺周期行为机制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与实证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8 郭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赖娟;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聂鹏;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燕;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万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中国银行业金融监管的应对及改革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浩;中国托宾Q效应的检验及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祥余;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及其监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安禹;名义利率与中国经济波动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翠翠;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规制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昕;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程炜博;日本金融监管制度及其改革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姚领;货币供应总量、结构与经济波动[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包天为;经济周期中的“信息变速器”效应[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索彦峰;于波;;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高洪星,杨大勇;经济转型期不良贷款与政策性贷款研究[J];财贸经济;2000年10期

3 胡冰星;银行不良贷款的通货膨胀效应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4 樊纲;论“国家综合负债”——兼论如何处理银行不良资产[J];经济研究;1999年05期

5 钱小安;“信贷紧缩——不良贷款”陷阱的形成及其治理[J];金融研究;2000年05期

6 施华强;;国有商业银行账面不良贷款、调整因素和严重程度:1994-2004[J];金融研究;2005年12期

7 刘涛;;中国经济波动的信贷解释:增长与调控[J];世界经济;2005年12期

8 唐双宁;关于降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几个问题[J];中国金融;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小川;;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及在我国的适用[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05期

2 朱小川;;在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澳大利亚金融审慎监管启示[J];西南金融;2010年05期

3 郭田勇;;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0年24期

4 封光裕;;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平衡[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1期

5 尹继志;刘秀兰;;关于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探讨[J];上海金融;2011年02期

6 赵光毅;;解析宏观审慎监管[J];金融博览;2011年03期

7 丁灿;许立成;;宏观审慎监管:定义、工具与实践[J];南方金融;2011年01期

8 王志华;;国际社会宏观审慎监管创新及对我国的启示[J];华北金融;2011年02期

9 刘锋;;国际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1年04期

10 张俊芳;;宏观审慎监管的文献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少军;杨丽;;我国金融业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经验与发展建议[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 李爱君;;现代金融本质特征与金融宏观审慎监管[A];金融法学家(第三辑)[C];2011年

3 王刚;姚博元;;宏观审慎监管治理机制研究——基于美国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实践的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王波;刘水林;;金融监管的“一机两翼”论——一个整体主义视角[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5 邓张伟;;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法律问题[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韩雪萌;寻找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动态平衡[N];金融时报;2010年

2 李刚;宏观审慎监管助推金融整体稳健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3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李朝锋 夏雨;巴克莱丑闻与宏观审慎监管[N];法制日报;2012年

4 记者 周萃;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 高层政策论坛在京举行[N];金融时报;2012年

5 辽宁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处长 崔q,

本文编号:689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689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f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