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金融格局下的县域信贷弱化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二元金融格局下的县域信贷弱化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心理学 >> 二元金融格局下的县域信贷弱化问题研究
2006 年 第 1 期 ( 总 307 期 )
金融研究
No 1 1 , 2 0 0 6 GeneralNo1 307
二元金融格局下的县域信贷弱化问题研究
陈成忠 赵晓春
( 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 , 江苏 常州市 213002) 摘 要 : 在持续的城市化和金融一体化背景 下 ,
我国经济 发达地区 却同样呈现 金融二元
格局 , 具体体现为 : 县域信贷增长持 续高于 经济增长 , 资 金瓶颈 在县域 尤为突 出。本文 以江 苏省常州市的 县域信贷支持弱化 为研究 起点 , 研究城 乡金融 二元结构 的体现 及原 因。文章 认为 , 在当前金融一体化背景下 , 资金 反而流 出高增 长的县 域地区 主要源于 机构、 金融 服务 和县域金融制度三大因素 , 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 建议。 关键词 : 城乡二元金融结构 ; 县域信贷 ; 金融发展 中图分类号 : F8301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7246( 2006) 01- 0160- 07
一、 引言: 金融一体化还是金融二元
金融市场一体化是一个通常的认识。正如 Edwards 和 Mishkin( 1995) 所论证的, 金融 体系的长期结构性变化导致不同金融中介的业务边界、 金融中介的地域疆界日益模糊。 结合经济增长理论, 我们看到的经典金融发展理论可以归结为/ 趋同过程0 和/ 赶超理论0 ( Zimmermann 2002) 。著名经济增长学者 Sala- i- Matin( 1996) 的趋同理论指出, 如果落后 地区比富裕地区具有更高的增长率 , 则资源的流动将导致地区间的人均收入趋同; 同时; 而 Barro 和 Sala- i- Mat in( 1995) 对东西德合并的个案研究进一步证明 , 赶超过程同样存 在 ) ) ) 东德在转型的 10 年后其生产率达到西德 60% 的水平, 两倍于赶超过程的初始条 件。就中国而言 , 金融一体化、 趋同和赶超过程对于农村地区而言是显然具有积极意义 的 ) ) ) 一方面, 金融一体化意味着现代金融体系可以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区域渗透, 从 而延伸金融服务的边界; 另一方面, 趋同和赶超的内在基础是资源的倾斜 , 则高增长的经 济起飞地区显然能够得到增长所必需的要素。 而我们对县域金融的研究却发现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事实也并非完全 符合理论假 说。县域经济是指以县( 市) 级政府行政所辖范围为核算单位的区域经济 , 它是国民经济 的重要基础。信贷投入是县域经济筹措发展资金的主渠道, 但近年来 , 随着国有银行改 革及集约化发展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 县域信贷支持力度有弱化的迹象。这里必须指
收稿日期 : 2005- 11- 21 作者简介 : 陈成忠 ( 19471 11- ) , 男 , 江苏常州人 , 高级经济师 , 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 赵晓春 ( 19681 6- ) 男 , 江苏常州人 , 经济师 , 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常州 市中心支行。
160
2006 年第 1 期
二元金融格局下的县域信贷弱化问题研究
161
出的是, 大量文献对县域经济金融的研究集中于欠发达地区, 县域经济增长一般滞后于 城市地区。但是 , 如果我们把研究重点集中到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地区 ) ) ) 江苏省常 州市的县域金融 , 则金融发展中的悖论就越发明显: 第一, 金融一体化的直接后果并非金 融资源的正向流动, 而是资源进一步向城市地区的集中 ; 第二, 县域经济增长高于城市地 带, 但金融资源的匮乏导致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这就引发我们对县域金融制度的 深层次思考, 或许, 恰如 Barro( 1996) 和 Mauro( 1995) 等学者所提出的, 影响经济增长和金 融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纯经济要素 , 还包括制度、 交易行为等内在因素, 以及整体金融改 革所带来的外部冲击。我们对常州县域金融的实证研究发现 , 在金融一体化进程中, 金 融二元现象反而呈强化趋势。这是当前县域金融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二、 二元金融格局: 县域信贷支持弱化的主要表现
从 2000- 2004 年末 , 常州市县域 5 年新增贷款 22717 亿元, 年均增加 4515 亿元 , 县域 贷款余额占全 市贷款余 额的比重 呈下降趋 势, 2004 年 末为 41146% , 比 2000 年末 减少 4194 个百分点。如果 5 年可以作为一个/ 中期0 阶段 , 则我们有必要对县域金融占比持续 下滑作一个详细的研究。 ( 一) 县域经济增长处于赶超阶段 据统计, 2000 年以来常州市县域 GDP 增幅呈现上升趋势, 除 2002 年外 , 县域 GDP 增 长均高于全市增长, 特别是 2004 年 , 县域 GDP 增幅为 2215% , 高于全市增幅 7 个百分点 ( 见图 1) 。
图 1 2000- 2004 年常州市县域 和全市经济增长比较
这说明, 县域经济增长处于与城市地区 趋同或赶超阶段。按照经典的 经济增长理 论, 要素 ) ) ) 特别是资金向高增长地区的流动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实证证据并不 支持这一判断。 ( 二) 二元金融特征: 城市与县域金融资源配置 常州市的金融格局二元趋势十分明显, 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县域贷款增幅低于全市贷款增幅, 调查显示, 2000 年 , 县域信贷投入增幅高于全 市信贷投入增幅 11 6 个百分点, 至 2004 年末 , 县域信贷投入增幅却低于全市信贷投入增
162 幅 4198 个百分点 ( 见图 2) 。
金融研究
总 307 期
图 2 2000- 2004 年常州市县域 与全市贷款增幅比较
二是县域人民币存贷比长期低于全市存贷比。统计显示, 2000 年以来 , 县域人民币 余额存贷比持续徘徊在 65% 左右, 低于全市存贷比 5- 6 个百分点。如金坛、 溧阳两市 5 年来人民币新增存贷比一直低于全市水平 , 至 2004 年末, 两市新增存贷比分别低于全市 481 7 和 5417 个百分点 ( 见图 3) , 表明县域金融机构对存款资源利用不足。
图 3 2000- 2004 年常州市 、 金 坛、 溧阳新增存贷比
三、 中国式金融一体化: 信贷支持弱化的根本原因
城市 - 县域的二元金融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金融一体化进程的产物 , 而这种金融一 体化带有较强的中国特有的转型色彩。首先 , 从全国性金融机构看, 无论是政策性银行、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还是邮政储蓄, 其资金调配至少具有省域( 甚至全国) 流动特征, 资金 从县域向中心城市的集中是一个大趋势。其次 , 对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而言, 以改善治理结构和财务状况为目标的改革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 因而其资金即使保留在 县域内 , 也必然向大企业、 非农产业流动。第三 , 恰如 Barro ( 1996) 等学者的分析, 增长率 并不是导致要素配置的唯一原因, 县域金融生态 ( 包括经济增长动力、 信用环境、 行政力 量) 的相对不足也是在金融一体化背景下资金流出县域或低水平配置的主要因素。因 此, 我们把这种状况归结为中国式的金融一体化: 一方面, 金融机构作为传 统体制的遗
2006 年第 1 期
二元金融格局下的县域信贷弱化问题研究
163
产, 具有全国分布的特点 ; 另一方面, 改革导致金融机构追求资金运用的效率和安全性, 从而造成县域信贷支持弱化。具体而言 , 我们可以分为三类因素。 ( 一) 机构因素 一是国有银行在改革背景下的机构网点撤并。国有银行撤并是金融一体化思维的 必然体现 ) ) ) 保留高盈利网点 , 撤销高成本、 高风险网点显然符合商业银行作为统一法 人的利益, 但对县域金融的冲击是十分明显的。2000 年末 , 常州市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 为 629 个, 至 2004 年末 , 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为 485 个, 5 年内金融机构网点占全市比例 从 5812% 下降到 5114% 。县域金融体系趋于萎缩, 支持作用明显弱化。近年来, 国有银 行实施扁平化管理, 导致县域机构网点减少 , 功能萎缩, 直接导致信贷总量的增长有限、 作用弱化。 二是邮储资金分流严重。邮政储蓄作为网点遍布城乡的金融机构 , 其资金流动也带 有全国一体化的特征 ) ) ) 资金从农村基层网点向上集中, 最终存储于中央银行, / 抽水0 效应明显。调查显示 , 2000 年末, 常州市县域邮政储蓄余额为 15114 亿元, 近年来邮储逐 年增长, 县域资金分流加剧, 至 2004 年末, 县域邮政储蓄存款余额为 351 08 亿元, 5 年内县 域邮政储蓄存款占县域储蓄存款的比重从 6198% 上升到 9136% 。 三是农村信用社孤军作战 , 支农乏力。目前只有农信社承担着支持县域/ 三农0 经济 的主力军任务, 但由于其资金实力不强,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使得农信社的经营运作难 以适应农村经济规模化、 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上述机构问题的直接后果是涉农信贷供应不足。从调查情况来看 , 2004 年末, 县域 农副产品贷款余额 91 59 亿元, 农业贷款余额 18119 亿元 , 仅比 2000 年末增加 01 81 亿元和 6103 亿元。国有银行在支持农业、 农村和农民的信贷市场上几乎全部退出 , 农村信用社 在信贷支农方面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但相对于农户资金需求而言 , 整个农业信 贷投入仍呈现出总量不足的现象。 ( 二) 金融产品与服务因素 一是商业银行视角转移, 贷款集中于大型优质企业, 产品与服务对象单一。基层银 行在农村的金融服务出现断层 , 影响了对农业的有效信贷投入, 2004 年末, 涉农贷款余额 占常州市县域贷款余额的比重为 7101% , 比 2000 年末下降 51 4 个百分点。据调查, 2005 年 6 月末金坛市金融机构贷款约 60% 集中在房地产、 建材、 化工等少数优质企业, 溧阳市 2005 年上半年 631 6% 的新增贷款集中在 10 家企业。 二是金融产品功能缺乏。多年来国有银行的县域机构一直沿用上级行规定的金融 服务产品, 未因地制宜开发设计符合 / 三农0 需要的业务品种。县域的金融需求, 从农户 看, 它是一种短期、 小额、 零散、 缺乏抵押担保条件、 需要非常及时灵便的金融需求; 从中 小企业看, 一般规模不大 , 资产价值不高 , 可供抵押担保的物品不多。县域金融供给与现 实的金融需求对接不上, 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此外, 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缺位, 目前农发行也仅仅局限于粮棉油收购一个领域, 实际上变成了粮棉油收购部门的 / 财务 总管0 , 偏离了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经济运行的调控和支持宗旨, 使农发行没有充分发挥出 支持/ 三农0 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功能。
164 ( 三) 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 :
金融研究
总 307 期
一是供给主体的信贷权限约束和责任约束日益强化, 突出了资金供求矛盾。随着宏 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 金融机构实施了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和严格的 贷款审批条 件, 使县域的资金供求矛盾凸显。一是贷款审批人远离基层信贷需求主体 , 信息严重不 对称, 无法对贷款风险、 市场经营形势作出及时、 准确、 全面的判断。二是有些规模小而 效益好的企业贷款申请, 也因为达不到相关标准而被一笔勾销, 使其失去获得贷款谋求 快速发展的良机。三是手续繁杂、 审批时间滞后 , 不能满足贷款企业的需求。往往一笔 贷款在经过评级、 授信、 审批、 放贷的长途跋涉与循环往返后已经失去了它最初应有的效 用。授信授权的强化导致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不高。据 2005 年 6 月对常州市县域 30 家企业抽样问卷调查反映, 企业对当前资金需求的满足程度 , 有 15 家企业表示基本满 足, 有 15 家企业表示不能完全满足 ; 企业对银行信贷服务的看法 , 大部分认为/ 手续繁 琐、 审批时间过长、 审批权限过度集中、 利率过高0 。 二是需求主体的内在风险和金融支持的市场预期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县域经济是 县域信贷的需求主体 , 而县域历来处于我国经济构成的弱势地位, 决定了县域经济较城 市经济有着较高的内在风险, 这种风险将波及到与之相连的金融企业 , 与目前金融体制 改革的市场化趋向不一致 , 使金融机构在进行风险决策时裹足不前, 制约了对县域经济 的有效投入 , 转而加剧了银行资金向大中城市、 大中型企业集中。此外 , 县域经济处于经 济起飞和成长阶段, 信用制度和相应的配套制度显然不如城市地区完善 , 这无疑加大了 信贷投入的交易成本 , 因而资金的外流或信贷投入不足是通过数量配给实现的/ 制度风 险贴水0 。
四、 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稳健发展的建议
由于机构、 金融服务和制度构成当前县域金融支持弱化, 金融运行呈现城乡二元格 局的主要原因, 那么 , 我们的政策建议也就围绕这三个层次展开。 ( 一) 机构因素: 完善金融组织体系 , 创造信贷有效供给的载体 一是完善农发行的政策性和市场化金融服务功能, 农发行在积极申请财政拨付资金 和大力筹措低成本资金的同时 , 应把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扶贫工 程实施等/ 三农0 经济项目建设方面 , 要通过政策性金融的合理信贷投入来促进县域经济 布局的规划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二是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允许其跨区经营 , 这样不但可 以弥补国有银行因市场定位调整而部分退出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缺 , 也可以满足县域经济 结构调整对融资方面的更高要求。三是逐步放开民间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 增强农村金 融市场的竞争活力, 其市场定位应为/ 三农0 经济服务, 重点支持农村、 农民及民营中小企 业发展, 并遵循独立经营、 自负盈亏的商业化经营原则。 ( 二) 服务因素: 扩充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 ,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金融机构要认真研究县域网点撤并后的服务功能问题, 加大县域金融产品设计、 推 广力度。创新业务流程, 缩短管理链条 , 对县域的授信要着重于规范操作和风险度管理,
2006 年第 1 期
二元金融格局下的县域信贷弱化问题研究
165
重点发展小额信贷、 抵押贷款、 质押贷款、 个人创业贷款等业务 , 对贴现、 存单质押等低风 险信贷业务以及/ 包放包收0 、 仓单质押等一些特殊的业务品种 , 可采取动态授信的办法, 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信贷大户可采取派出服务组形式。创新信用评级, 将县域经济 实际与金融业务管理相结合, 制定符合县域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新标准。尽快建立多层 次的农户和农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 发挥担保机构的综合效能。 ( 三) 制度因素: 在供给上建立县域资金回流机制, 在需求上加强金融生态建设 县域金融供给主体的改革主要是建立县域资金回流机制。一是调整县域国有商业 银行的业务运作机制。由于各商业银行设在县域营业网点单纯吸收存款的状况影响着 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 建议商业银行给县域营业网点以相应的贷款权 , 在吸收存款的 同时 , 要求其在发放贷款总额中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另外, 应适度 调低系统内上存资金的比例和利率 , 以有效解决县域资金流向城市、 流向非农业 , 经济落 后地区资金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资金盈缺布局不均衡、 两极分化加大的问题。二是应进 一步深化邮政金融改革, 建立邮政储蓄资金 / 反哺归农0 机制, 使其与农村金融改革相配 套, 在资金使用方面 , 邮政金融不宜采取直接发放贷款方式 , 而应按一定比例将资金按市 场原则批发给地方 金融机构 , 由地方金融机 构发放、 管理贷款, 确保县域资金 / 体 内循 环0 , 更好地促进对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金融需求主体改革主要是加强金融生态建设, 着力营造良好环境。建议地方党 政部门要以广泛开展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为契机, 切实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具 体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成立专门机构, 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县域金融生 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 , 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制定长远规划, 做到善始 善终。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5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规划6 , 明确目标任务 , 制定有效措 施, 落实工作责任, 注重实际效果 , 分步组织实施 , 促使此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 展。 三是开展广泛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可在当 地媒体开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专栏、 橱窗等 , 大力宣传/ 守信则立、 失信则废, 守信光荣、 失信可耻0 的信用理念, 进而营造良好的县域金融发展环境 , 进一步加快县域和谐社会建 设的步伐。 在上述三个层面问题逐步对症解决的同时 , 政策引导是十分关键的 , 核心是创新中 央银行区域性货币信贷政策目标和工具。一是根据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特点和发展要 求, 制定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政策, 赋予央行分支机构结合 县域情况 , 在货币政策框架内 , 有权制定辖区内货币信贷政策, 把/ 窗口指导0 意见转化为 辖内信贷政策, 增强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力和约束力。二是建立县域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发 展的贡献度考核制度和县域信贷投入监测制度。三是信贷政策要与财政、 税务、 工商等 相关职能部门政策的有机配合、 相互支持、 协调同步, 形成各方联合、 齐心协力促进县域 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格局。四是中央银行在存、 贷款利率上实施 / 分类指导0 , 农村信用社 要根据企业、 农户经营状况, 尤其是结合农业产业化的结构调整趋向, 安排适当的贷款利 率浮动区间 , 不能一浮到顶, 而国有银行的贷款利率浮动应根据市场经营环境上下浮动, 以合理覆盖其市场风险, 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支持的积极性。五是构建风险管 理和补偿机制, 分散、 转移县域贷款的风险和损失 , 可采取中央财政贴息、 经济实体互助
166
金融研究
总 307 期
合作、 多方投资入股、 各金融机构联合以及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等方式, 使县 域金融机构在面临风险、 遭受损失时及时得到经济补偿 , 增强对县域经济的持续支撑能 力。
参考文献
11 Barro, R1 J1 , 19961-Democracy and Growth. ,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 1: 1- 28 1 21 Barro, R1 J1 , and Sala- i- Matin, X1, 19951 Economic Growth , New York1 31 Edwards, F1 R1 , and Mishkin, F1 S 1 , 1995 1-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banking: Implicat ions for Financial St ability and Regulatory Policy. , Economic Research pape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27- 451 41 Mauro, 19951- Corrupt ion and Growth. ,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0: 681- 712 1 51 Sala- i- M atin, X1, 1996 1- The Classical Approach t o Convergence Analysis. , Economic Journal , 106: 1019- 361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ual- financial structur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gions through county- level fi nance case study in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1 It is shown that the less development county finance results from weakness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inancial products and financial system1 Thus,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 ward 1 Key words: dual- financial structure, county- level finance, financial development
( 特约编辑 : 陆
磊) ( 校对 : YY)
本文关键词:二元金融格局下的县域信贷弱化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5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9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