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基于Social CRM的餐饮020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1 10:00

  本文选题:餐饮行业 + O2O ; 参考:《南京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3G、4G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正在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越来越多的行业所运用。2013年以来,无论是制造业、金融行业、教育行业、医疗行业、餐饮行业无一例外的在互联网技术、思维的影响下发生中前所未见的变化。而作为"民以食为天"的餐饮行业因其巨大的市场体量,在这场变更中收到特别的青睐,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许多创新型电子商务模式逐渐被互联网企业应用到餐饮行业,并改变着人们的用餐方式。O2O模式在这种发展浪潮中应运而生。O2O即Online to Offline,也即线上到线下,这种模式的流程是消费者在线上预订产品或服务并可选择在线支付或到店支付,然后到线下实体店取货或享受服务,也有一种称之为反向020流程及线下完成消费和服务体验,然后通过扫码或其他途径关注,在现在完成点评、分享。本文从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现状出发,在经典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应用Social CRM理论分析互联网企业O2O模式在餐饮行业实施的情况,分析现阶段餐饮O2O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并给出基于Social CRM餐饮O2O平台的设计和实施策略,期望能够对互联网企业餐饮O2O平台的构建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希望能指引餐饮企业正确运用餐饮O2O平台实现降本增效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餐饮行业发展的情况以及餐饮行业电子商务特别是O2O模式实施的背景与意义,回顾了相关理论与文献,分析了餐饮020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而对当前餐饮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进行了解,结合相关的调查访谈案例重点分析了当前各互联网餐饮O2O平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学习总结了一些国内外优秀互联网平台以及优秀的餐饮公司在餐饮O2O的成功实践;最后,重点探索了在面临餐饮行业如此激烈竞争生态环境下,国内餐饮行业如何在O2O实施中实现自我创新,实现消费者、平台、餐饮企业三方的共赢。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3G 4G network, the Internet, especially the mobile Internet, is infiltrating into every corner of our work and life at an unimaginable speed. Internet technology, Internet thinking is being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and used by more and more industries. Since 2013, there has been no exception in Internet technology, whether in manufacturing, finance, education, health care, catering, etc.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inking, unprecedented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Because of its huge market volume, the catering industry, as a "people's food as the sky", has received special favor in this change,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mpetitive industries in the Internet era. Many innovative e-commerce models have been gradually applied to the catering industry by Internet enterprises, and have changed the way people eat. O2O has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 in this tide of development, that is, online to offline, that is, online to offline. The process of this model is for consumers to order products or services online and choose to pay online or to shop, and then pick up goods or enjoy services at offline physical stores. There is also a process called reverse 020 and an offline consumption and service experience. Then, by scanning the code or other means of attention, now complete the review, sharing. Based on the classical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2O model of Internet enterprises in the catering industr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atering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O2O in catering industry at present,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and giv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catering O2O platform based on Social CRM. It is expected that it will play a certain guiding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tering O2O platform for Internet enterprises, and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guide the catering enterprises to use it correctly to realize the reduction of cost and efficiency and explore a new way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tering industry and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mmerce, especially the O _ 2O model in the catering industry, reviews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literature, and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tering 020; Th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 the catering industry is understood, and som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Internet catering O2O platform are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relevant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cases.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learn and summarize the successful practices of som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cellent Internet platforms and excellent catering companies in catering O2O. Finally, we focus on explor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acing such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catering industry. How to realize self-innov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O 2 O in domestic catering industry, and realize the win-win situation of consumers, platforms and catering enterprises.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24.6;F71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昌;;餐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刘;;科脉发布天天饮食餐饮管理软件[J];信息与电脑;2007年10期

3 冯玉珠;;试论绿色餐饮设计的原则和内容[J];江苏商论;2007年10期

4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学生赴法餐饮实习[J];旅游学刊;2008年05期

5 周珠法;朱能军;;论餐饮管理三要素之关系[J];职业;2009年26期

6 ;上海盛盈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铭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J];上海商业;2009年10期

7 糜新箭;;餐饮管理软件服务体系建设与服务产品设计(上)[J];信息与电脑;2010年06期

8 糜新箭;;餐饮管理软件服务体系建设与服务产品设计(中)[J];信息与电脑;2010年07期

9 田文;;谈高职餐饮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国内首个餐饮信息化研发中心挂牌[J];信息与电脑;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定源;;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餐饮企业竞争力[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杨铭铎;华庆;;管理信息化,二十一世纪餐饮管理大趋势[A];2003中国餐饮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吴楠;邱亚柳;;我国绿色餐饮标准的设置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4 ;北京苗颖家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A];中国改革创新先锋暨经济建设杰出人物风采[C];2012年

5 ;2000年全国150家餐饮企业营业额统计[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6 李凌;;餐饮企业数字化发展研究[A];2003中国餐饮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子辉;;《易经》与餐饮企业人力资源建设[A];2003中国餐饮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赛时;;行业协会开辟地方餐饮美食新纪元——云南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成功运作的启示[A];饮食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C];2007年

9 仇养健;;正确定位 面向大众[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10 ;金伯餐饮[A];饮食文化研究(2009年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晔;餐饮管理新思路[N];华东旅游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尹婷婷;餐饮企业大搞促销 产业支持政策或将调整[N];成都日报;2013年

3 记者 连待待 戴正聪;浙江创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机制[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年

4 湖南警察学院 贺红梅;“四元一体”构建校园餐饮安全监控体系[N];中国食品报;2013年

5 施卫;面临挑战 饭店餐饮“别无选择”[N];中国旅游报;2001年

6 陈静;奥运引领餐饮步入黄金时代[N];中国旅游报;2004年

7 ;宾馆餐饮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对策[N];华东旅游报;2003年

8 姜正军;运动餐饮不同于大众餐饮[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9 赵国强;以餐饮特色打造中都品牌[N];中国旅游报;2004年

10 记者 吴颖 商报记者 徐慧;北京首次餐饮百强认定结果揭晓[N];北京商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张权;昆明半糖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服务创新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鲁;湘鄂情公司战略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凌艳;“M”餐饮企业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沈明亚;苏州市姑苏区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刘卓;基于某航空公司C/S模式的餐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王珏;高校后勤餐饮精细化管理软件设计与开发[D];复旦大学;2013年

7 高丽丽;D餐饮有限公司员工流失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欧阳铭;餐饮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韩嫔娥;P餐饮管理公司采购成本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梁传红;浅析石河子大学餐饮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D];石河子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14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114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