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借贷区域发展和个体生存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3 20:40
【摘要】: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文件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重要业态,其存在和发展弥补了传统银行体系的业务空白,对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3以后,P2P行业快速发展,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野蛮增长同样孕育着巨大的风险。e租宝事件、大大集团事件以及中晋事件对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引发了整个P2P行业的反思。截至2016年10月末,网贷之家有档案可寻的3739家P2P公司中,出现问题的平台数量达到1727家,占比高达46.2%。问题平台公司如此高的占比,绝不是平台诚信问题所能解释的,也不是个别案例研究所能回答的。当前实证研究的文献大多采用P2P行业个别顶端的平台公司的交易数据,其高质量性决定了其缺乏代表性,也决定了其无法解释快速发展的P2P行业为何出现如此高比例的问题平台这一事实。仅从单个公司的数据出发,能够分析订单成功率、违约率等的影响和机理,但无法解释和说明为什么采用相同运作机制的公司,有的成功了,而还有大量的公司倒闭跑路。为此,本文手动从网络(网贷之家、网贷天眼和第一网贷)系统地收集了P2P行业的样本数据,并收集了每个P2P公司个体层面数据,基于以上数据,本文从两个层次,由宏观向微观推进,研究了P2P行业的整体发展的驱动力因素,以及P2P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一方面,本文使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省份P2P行业发展不均衡的驱动力因素,研究发现:(1)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是驱使P2P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然而,不同地区居民财富和GDP的增长并不是促使P2P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3)在控制了以上因素以后,证券投资者数量越多的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P2P行业发展相对越缓慢,一定程度上说明参与P2P的投资者金融素养相对偏低。以上省级层面的数据分析结论说明,P2P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是企业端“融资难”单方面的需求导致的,P2P本身的新型性和高风险性可能是制约和影响居民参与其中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的,这种高风险对投资者的排斥性又放大了整个P2P行业潜在的风险,因为参与这一新型金融业态的投资者具有更高的风险偏好,金融风险意识相对更加薄弱,意味着如果平台对于借款人的风险没有很好的把控能力,投资者必将遭受损失,那么一旦开始运作,现阶段P2P平台隐形的“刚性兑付”承诺极有可能致使P2P平台跑路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本文使用P2P行业个体层面数据,研究了影响P2P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将P2P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为六大类指标:公司基本指标(贷款余额、交易量、注册资本等)、公司治理指标(控制人性质、是否VC参与、是否上市、高管的从业经历、高管的学历水平等)、产品信息指标(产品的平均利率、平均到期期限、是否有超过12个月的标的、是否有超过24个月的标的、是否有超过100万的标的等)、保障措施指标(是否有保险、担保和风险准备金等保障措施、是否银行存管等)、移动服务指标(是否开发移动APP、是否提供微信服务等)和用户评价指标(提现、站岗、服务和体验等)等。然后使用非参数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等方法对P2P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使用Kaplan Meier非参数估计的结果显示,总体而言,长期来看,P2P行业会有一个趋于稳定的存活率,存续期超过10年(125个月)的P2P个体的占比会稳定在6.21%;(2)以成交量和贷款余额度量的规模因素对P2P公司的存续期具有显著积极的影响,但以注册资本为度量的规模因素对P2P公司的存续没有显著影响;(3)以控制人的实力、风投的参与、高管的金融从业经历以及高管的学历为代表的公司治理因素的提升,能够显著提升P2P公司的存活概率;(4)平台本身的产品特性同样对P2P公司的存续期有着显著的影响,利率越高、到期日越长、允许债权转让和大标的存在的P2P平台跑路概率更低;(5)对于保障措施而言,提供了保险、担保和风险准备金等保障措施的P2P平台存续时间更长,由银行进行存管的P2P平台存续时间更长;(6)用户评价越高的P2P平台其存续时间更长;(7)提供了诸如手机APP和微信服务的P2P平台具有更低的风险率。本文的可能贡献在于:(1)数据的新颖和创新,P2P全行业数据避免了现有文献仅使用优秀P2P平台数据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结论的有偏性及缺乏普适性的问题。(2)首次使用P2P全行业大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发现P2P行业出现大量问题平台更有可能是源于投资者过弱的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3)区别于以往的定性研究,本文首次使用各省区域数据,系统地研究了P2P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因素。(4)首次使用P2P全行业个体数据,使用生存分析模型研究了P2P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对P2P行业进行为期一年的整顿过程中,应该关注哪些指标,如何设置合理的指标体系对P2P平台进行“体检”?本文的研究结论提供了重要的、可供借鉴的经验证据。无论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挑选P2P平台进行投资,还是帮助监管机构设置合理的监管指标体系,本文的研究都具极强的借鉴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724.6;F832.4
本文编号:2390233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724.6;F8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修华;孟路;欧阳辉;;P2P网络借贷问题平台特征分析及投资者识别——来自222家平台的证据[J];财贸经济;2016年12期
2 叶青;李增泉;徐伟航;;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识别研究[J];会计研究;2016年06期
3 董裕平;;P2P网贷风险防范[J];中国金融;2016年06期
4 王正位;向佳;廖理;张伟强;;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投资者学习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年03期
5 陆岷峰;杨亮;;网贷企业发展中的矛盾及解决对策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6年01期
6 马利霞;;互联网金融的阳光化 扫除行业雾霾[J];银行家;2016年01期
7 常瑞胜;王正位;;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年10期
8 徐军辉;;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增长:动因与风险[J];理论月刊;2015年10期
9 闫春英;张佳睿;;完善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体系的策略研究[J];经济学家;2015年10期
10 曾建光;;网络安全风险感知与互联网金融的资产定价[J];经济研究;2015年07期
,本文编号:2390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2390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