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促进中国茶叶贸易的战略思考
虽然近代以来我国茶叶出口由盛转衰,现代略有恢复,但竞争优势不明显。竞争环境复杂多变,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茶文化更是悠久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若能以茶文化为依托,提升茶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既能弘扬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又能提升茶叶产品的品味和价值,促进茶叶贸易深入发展。
1 我国茶文化底蕴深厚
1.1 茶文化的范畴从广义上来讲,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产生发展历程中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茶叶的栽培、制造、加工、保存及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也包括茶礼、茶俗、茶艺、茶道、茶德等精神层面的东西;狭义茶文化仅指其精神财富部分的茶礼、茶俗、茶艺、茶道、茶德等体现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蒋秀碧等认为,茶文化包括四个层面:制度层面、物态层面、心态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是指社会行为规范方面的约定,包括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茶政等,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物态层面是产品层面,指茶叶的生产方式和形成的产品;心态层面是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它是人们在使用茶叶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主观因素,品茶时的审美情趣,茶艺中的意境和韵味,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由此上升到哲理高度所形成的茶德、茶道等;行为层面是指行为模式,指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茶礼、茶俗、茶艺等。
1.2 我国茶文化深厚底蕴的主要体现历史积淀深厚。茶起源于中国,早已被中外专家学者所公认。唐人陆羽在其《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 神农氏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只是个传说,但中国茶文化形成源于唐代却被公认。唐朝繁荣的封建经济对茶叶的流通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奠定了茶文化的发展基础。据专家推测,中国具有4000多年饮茶的历史,但迄至唐代才有真正的大发展;宋代是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中国茶史上也有“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但从工艺上来讲,宋代在制茶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福建出产的“龙团凤饼”成了朝廷的专用贡茶。更为重要的是,与宫廷饮茶相适应的市民的饮茶之风已在社会各个阶层中普及。饮茶的风俗深入到民间生活的各个方面,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元代是中国茶饮方式走向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历史较短,但在饮茶法上却进一步走向成熟,这一时期元代人不加或少加调料的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人们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到了明代,茶文化发展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
文化符号鲜明。茶文化的形成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的出现不断发展的,并体现出浓郁的中国文化特性。茶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恰当地融合了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古文化精髓,这些文化进一步演变为各地区各民族的礼俗。我国大多少数民族酷爱饮茶,茶与它们各自的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茶艺、茶礼、茶俗等。以民族特色饮茶方式为基础形成的各民族茶艺,表现出饮茶的多民族文化性。如藏族、土家族、佤族、回族、拉祜族、哈萨克族、纳西族、白族等的茶艺喜庆婚礼,充分展示了茶文化的多民族文化特性。茶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散发着中国文化的光芒和魅力,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模式。
茶文化向来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体现为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茶事小说、诗词书画、品茗歌舞等。
茶文化传播广泛。茶文化随着每个历史时期文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茶文化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茶的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著,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茶文化的国际化趋势,使其影响更加扩大,也为茶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带来了机遇。各种茶道表演、茶艺表演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深入,茶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民众所接受,来中国享受茶文化已经成为像他们痴迷咖啡一样的时尚方式。
旅游资源丰富。我国幅员辽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且由于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丰富地域特色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茶文化所体现出的特色使得茶休闲旅游更为人们所崇尚。如四川蒙顶山通过互动的采茶、杀青、品茶、茶艺等形成了整套具有茶文化和艺术的旅游产品,江西庐山云雾茶与庐山风光、云南白族的“三道茶”表演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青睐。当作为旅游产业来开发时,其更多的文化底蕴会被发掘出来。
2 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现状
2.1 近代茶叶出口由盛转衰通常将1886作为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的标志。茶叶是中国19世纪最重要、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但在1886年出口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后便快速下滑。其实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危险处境早在19世纪7O年代就已经暴露出来了,主要是受印度红茶和日本绿茶的竞争。中国茶叶出口一蹶不振并不简单的是茶叶本身的问题,茶叶出口危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世纪中国社会的危机。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没有借茶叶出口实现农业的大改造,更没有借助于茶叶加工促进工业的发展。
2.2 我国茶叶现代国际竞争力比较出口有所增加,但增速缓慢。根据李玉梅等学者对主要产茶国和茶叶出口国的中国、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孟加拉的测算,印度和斯里兰卡由20世纪60年代占世界茶叶贸易总额2/3变为目前近1/3,其中印度份额减少了2/3、斯里兰卡份额减少了1/3;与此相反的是肯尼亚份额快速增加,其次是中国和越南。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从1997年的12.64%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16.47% 。
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优势不明显。赵小兰测算的2002年我国茶叶的RCA的指数为2.73仍大于2.5,这说明我国茶叶出口还具有一定显性比较优势,但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我国茶叶出口的贸易竞争力指数(NTB)在0.9200上下波动,最高为1989年达到0.9554,最低为1988年的0.8799。2001年和2002年我国的贸易指数分别为0.8900和0.8928。虽然我国茶叶出口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但总体来说其趋势是缓慢波动的下降。李玉梅计算认为,中国RCA指标是主要出口国中最低的,出现不断弱化的趋势,这说明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在世界茶叶贸易中的国际专业化水平极为低下,对外贸易国际比较优势不断恶化。
本文编号:4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maoyilunwen/4030_1.html
下一篇:中国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回顾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