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21:35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差异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江苏省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持续增加。同时,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差距也逐渐扩大。这势必会影响江苏省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本文基于江苏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并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对江苏省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差异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有益的探索。为政府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分配制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本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主要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等概念进行定义,并介绍了劳动报酬差异理论。第三章为劳动报酬差异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产业间和产业内部各细分行业间的劳动报酬差异情况。第四章为实证分析,通过建立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劳动报酬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为结论和对策建议,基于前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为缩小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差异提出对策。根据本文的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江苏省产业间以及细分行业的劳动报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产业间,第三产业的劳动报酬远远高于一、二产业,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第一产业的劳动报酬最低。产业内部,从变异系数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内部的劳动报酬差异最大,其次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劳动报酬差异相对较小。(2)劳动力素质水平是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最显著影响因素,呈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不仅处于劳动报酬较低的行列,较低的素质水平与技能同时限制了其向劳动报酬高的行业的转移。(3)工作经验与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呈正相关。工作经验与从业人员年龄息息相关,本文利用年龄作为工作经验的替代变量,其对劳动报酬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倒U形的变化趋势。(4)女性从业人员占比与劳动报酬呈负相关关系,劳动报酬存在性别歧视。
【关键词】:平均劳动报酬 从业人员 面板数据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49.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9
- 1.2 文献综述9-13
- 1.2.1 劳动要素分配理论研究现状9-11
- 1.2.2 劳动报酬差异理论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13-15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5
- 1.4 创新点及不足15-16
- 1.4.1 本文创新点15
- 1.4.2 研究的不足15-16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理论基础16-22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16-18
- 2.1.1 生产要素的界定16
- 2.1.2 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16-18
- 2.2 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18-19
- 2.2.1 古典收入分配理论18-19
- 2.2.2 新古典收入分配理论19
- 2.3 行业劳动报酬差异理论19-22
- 2.3.1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19-20
- 2.3.2 人力资本理论20
- 2.3.3 效率工资理论20-22
- 第三章 不同产业劳动报酬差异分析22-34
- 3.1 差异量化方法介绍22-23
- 3.2 三大产业间劳动报酬差异统计分析23-25
- 3.2.1 三大产业及其细分行业平均劳动报酬统计分析23-24
- 3.2.2 三大产业间劳动报酬差异时间序列描述统计分析24-25
- 3.3 第一产业内部劳动报酬差异统计分析25-28
- 3.3.1 第一产业内部细分行业平均劳动报酬统计分析25-26
- 3.3.2 第一产业细分行业劳动报酬差异时间序列统计分析26-28
- 3.4 第二产业内部劳动报酬差异统计分析28-30
- 3.4.1 第二产业内部细分行业平均劳动报酬统计分析28-29
- 3.4.2 第二产业细分行业劳动报酬差异时间序列统计分析29-30
- 3.5 第三产业内部劳动报酬差异统计分析30-34
- 3.5.1 第三产业内部细分行业平均劳动报酬统计分析30-32
- 3.5.2 第三产业细分行业劳动报酬差异时间序列统计分析32-34
- 第四章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34-45
- 4.1 明塞尔收入模型34-35
- 4.2 面板数据模型35-38
- 4.2.1 面板数据模型的基本类型35-36
- 4.2.2 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36-38
- 4.3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38-40
- 4.3.1 变量选取38
- 4.3.2 数据说明38-40
- 4.4 模型的设定和检验40-42
- 4.4.1 协方差分析检验40-41
- 4.4.2 豪斯曼(Hausman)检验41
- 4.4.3 单位根检验41-42
- 4.5 模型估计和结果分析42-45
- 4.5.1 模型参数估计42-43
- 4.5.2 实证结果分析43-45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45-49
- 5.1 结论45-46
- 5.2 缩小劳动报酬差异的对策建议46-49
- 参考文献49-53
- 后记53-54
- 附录54-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勇良;;劳动报酬占比被低估并不重要[J];浙江经济;2010年11期
2 冯海宁;;劳动报酬占比:被高估还是被低估?[J];理论参考;2010年07期
3 梁兆国;;如何提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J];新产经;2012年02期
4 张车伟;;如何认识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动及含义[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曲绍卫;戴云t,
本文编号:1045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045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