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力模型和城市流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引力模型和城市流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 城市流强度 经济联系 空间联系
【摘要】: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长江中游地区被列入我国城市化21个主要地区之一,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将使其成为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平台。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采用引力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经济联系进行了量化测度。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呈现明显的层级关系,武汉是城市群的发展核心,长株潭、南昌则为城市群的次级中心;组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次级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具有差异性,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城市经济联系紧密,并且两个城市群之间经济联系强度较高,环鄱阳湖城市群内部联系松散且相对边缘化;长江中游城市群需要发展中级城市以增强外向功能性。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武汉大学;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城市流强度 经济联系 空间联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58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4205020205)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0引言城市群不仅代表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城市群的崛起成为历史的必然。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又称为城市群地域结构(UrbanAgglomeration Regional Structure),是城市群发展程度、阶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顺娟;郑伯红;;基于城市流的长株潭城市群城市联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2 叶玉瑶;;城市群空间演化动力机制初探——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城市规划;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云龙;刘小鹏;常瑞敏;;银川都市圈城市流强度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郑涛;樊丽丽;;京津冀地区城市流强度时空动态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3期
3 景普秋;张复明;;资源型城镇组群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以山西省介孝汾城镇组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4期
4 路旭;马学广;李贵才;;世界城市对珠三角城镇群的影响力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5期
5 赵勇;白永秀;;城市群国内研究文献综述[J];城市问题;2007年07期
6 童中贤;;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J];城市问题;2011年07期
7 王学定;范宪伟;高峰;;基于城市联系的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J];城市问题;2012年05期
8 张杜鹃;刘科伟;陈忠暖;王联兵;;基于UGIS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增长缓冲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9 陈志刚;王青;黄贤金;彭补拙;;长三角城市群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10 伍世代;李婷婷;;海西城市群工业空间格局与演化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汤鹏飞;;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经济联系测度与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6期(总第21期)[C];2012年
2 汤鹏飞;;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经济联系测度与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汤鹏飞;;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经济联系测度与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沛;中原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新全;城市群卫星城市区驾驶者出行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陈明;我国城镇密集地区聚集与扩散机制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年
4 黄馨;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睿;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6 姜博;辽宁中部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伟;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集合能效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赵勇;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形成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王s,
本文编号:1075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075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