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论文网
本文关键词:中日贸易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同步性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日贸易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同步性的影响研究
宁国玉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宏观经济受到来自国外的冲击。如何合理处理贸易伙伴相关经济活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对两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建立中日贸易与GDP增长率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EGARCH)模型,通过分析认为中日贸易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同步性具有正相关性。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均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宏观经济波动;同步性;EGARCH模型
一、引 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宏观经济受到来自国外的冲击。如何合理处理贸易伙伴相关经济活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中日两国发展阶段不同、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中日双边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依赖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更是不断深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我国海关统计,双边贸易额在1972 年恢复邦交时只有 10亿美元,2011年达到3449亿美元,近四十年间增长了200多倍,2012年上半年,两国间的双边贸易额已突破1600亿美元。目前,中日双边经济合作已呈现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发展格局。本文从中日双边贸易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入手,研究了中日贸易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同步性的影响,可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明确两国贸易发展的真实状况,对优化我国的出口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经济波动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经济周期理论中。西方学者认为,经济周期的形式是多变的。C·Juglar(1860)1]、A.H.Hansen(1927)2]等分别对经济周期进行了分类,研究了经济周期的原因,提出了各种经济周期理论。Canova和Della(1993)2]研究了经济周期在世界范围内的联系,得出“贸易依存度越高……产出的相关性就越高”的结论。Dellas(1986)3]对美、英、德、日之间经济扰动的跨国传递进行研究后,得出贸易条件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Ravn(1997)4]认为一国产出、消费、总投资、出口和进口显示出的强正相关性,表现了经济活动的跨国协同运动性。Choe(2001)指出随着东亚10国贸易依存度的日趋紧密,他们的经济也呈现了更高的相关性和同步性。学者不仅从贸易、投资和产出的传导解释世界经济的波动,也从就业和人力资本的差异解释经济波动的传递。Nzier(2005)具体研究了中国的高储蓄率、城市化进程和劳动力对世界经济运行的影响。César Calderón(2007)从专业分工模式和双边贸易角度解释了经济波动协动分别对工业国家间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结合程度的不同反应。国内的许多学者也进行了该方面的研究,庄宗明(2007)对中美经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后得出美国经济波动通过对外贸易和FDI的作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于外贸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Maizels(1963)、Balassa(1978,1984)、Tyler(1981)、Feder(1982)12]、Kavoussi(1984)13]、Moschoos(1989)14]、Sachs和Warner(1995)15]等人利用跨国(地区)数据采用秩相关系数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大多支持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的观点。在国内,佟家栋(1995)16]较早地探讨了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不同时期进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程度不同,但总体上进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林毅夫、李永军(2001)17]计算了GDP增长率及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之间的分解,估计了出口额对 GDP 的直接贡献和通过引致消费和投资带来的间接贡献。关于中日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部分学者进行了探讨。庞德良(2010)18]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日本内部失衡对中国内部失衡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强。
现有文献对经济周期、经济波动和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大部分是针对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影响深入研究并取得诸多成果,但对中日双边贸易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渠道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的文章还不多。因此,笔者试图从中日双边贸易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从中得出中日双边贸易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渠道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模型及分析
变量
ADF统计量
临界值(1%)
临界值(5%)
检验形式(CTK)
结论
-1.9327
-4.3098
-3.5742
(C,T,1)
不平稳
-0.7173
-4.2967
-3.5684
(C,T,0)
不平稳
-2.8845
-4.3098
-3.5742
(C,T,1)
不平稳
-3.7619
-3.6793
-2.9678
(C,N,0)
平稳
-4.9387
-4.3098
-3.5742
(C,T,0)
平稳
-4.3220
-4.3098
-3.5742
(C,T,0)
平稳
表2 变量间协整检验结果
项目
滞后期
特征值
迹统计量
5%的临界值
None *
出口贸易协整检验
(滞后期=2)
0.336663
55.68157
20.26184
At most 1
0.156611
4.598832
9.164546
None *
进口贸易协整检验
(滞后期=1)
0.680823
38.88060
20.26184
At most 1
0.218535
6.904364
9.164546
表3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原假设
滞后期
F统计量
显著性水平
结论
不是 的Granger原因
3
6.6343
0.0000
拒绝
不是 的Granger原因
3
5.2158
0.0000
拒绝
不是 的Granger原因
2
6.2643
0.0000
拒绝
不是 的Granger原因
2
0.9940
0.3855
接受
四、小结
本文基于中国1980-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日贸易出口额和中日贸易进口额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中日双边贸易和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中日贸易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同步性具有正相关性。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中日间贸易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1)从长期看,中日出口贸易与中国GDP增长存在正向协整关系。出口贸易的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使经济体保持高速增长。在短期内,出口的增长拉动有效需求,推动GDP的增长。同时,当期出口增长对后期GDP的促进作用会急剧削弱并在小幅反弹中趋稳。这是因为随着中日出口贸易的发展,生产要素在出口产业产生集聚效应,使出口产业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得以逐步发挥,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中日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2)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均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因为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原材料、中间品、关键技术与设备等生产资料能有效确保生产与出口活动的稳定开展;当期进口对后期GDP也能带来一定的拉动效应,因为从长期来看,引进的技术设备有利于促进科技的进步与扩散,从而提高中国要素生产率和经济竞争力。但中国经济增长对中日进口贸易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增加了对产品和资金的需求量,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日双边贸易可以从出口和进口的渠道影响到中国的经济,正的冲击固然能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负的冲击也许会使中国经济面临很大危机。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日本对华经济政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有鉴于此,中日两国政府应该共同努力克服中日关系中的“政冷经热”不正常局面,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东盟“10+3”机制为平台,加强中日经济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中日FTA的建立。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要坚持走多元化之路,和更多的其他新兴经济体建立友好往来,减少中国对中日双边贸易的依赖。
1984—),,女,山西晋中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
,本文关键词:中日贸易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同步性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1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11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