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化趋势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化趋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报酬份额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未来预测 对策建议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偏低,并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拟对我国1978年到2012年的劳动报酬份额变化趋势、劳动报酬份额影响因素、劳动报酬份额未来趋势以及应对措施等问题做出讨论。本文所做的工作包括五方面:1.测算了1978年到2012年全国劳动报酬份额、分区域劳动报酬份额与分产业劳动份额,发现三者都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2.借鉴张车伟教授采用的包含雇员报酬和个体经济劳动收入的劳动者报酬口径和方法,调整了全国的劳动报酬份额,发现其数值稳定在40%与50%之间,但2008年后有上升趋势。3.对劳动报酬份额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雇员报酬占比低于发达国家10-20个百分点,而引入个体经济劳动收入后,其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拉大到15-25个百分点。4.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从劳动对产出贡献的视角预测了2014-2023年10年的劳动报酬应达到的份额,得出劳动报酬份额在这一阶段理应处于61.88%到66.88%区间的结论。5.提出应对措施,为了使得这一比例顺利发生或者使劳动者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份额,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重视工会对劳动者的保护以及大力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为克服以往研究视角单一的缺陷,本文采用了制度体制视角与经济技术视角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1978年到2012年间我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化是由制度体制与经济技术相关因素所共同导致的。在未来,随着我国深入改革和不断发展,劳动报酬份额若干影响因素的作用将发生变化。其基本趋势是,由于制度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基本稳定,其作为影响劳动报酬份额因素的作用将会相对弱化,而经济技术因素对于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将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者对产出贡献的提升而继续存在。
【关键词】:劳动报酬份额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未来预测 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49.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导论10-16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义12
- 1.3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安排12-14
- 1.3.1 研究方法12
- 1.3.2 文章结构安排12-14
- 1.4 研究创新14-16
- 1.4.1 优秀成果的数据更新14
- 1.4.2 两个维度对我国劳动报酬份额进行国际比较14
- 1.4.3 双视角下对劳动报酬份额影响因素进行研究14-15
- 1.4.4 劳动报酬份额未来趋势测算研究15-16
- 第二章 文献回顾16-24
- 2.1 劳动报酬份额测算研究16-17
- 2.1.1 我国劳动报酬份额有明显下降趋势16
- 2.1.2 我国劳动报酬份额低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16-17
- 2.2 劳动报酬份额影响因素研究17-20
- 2.2.1 制度体制视角17-18
- 2.2.2 经济技术视角18-20
- 2.3 提高劳动报酬份额应对措施研究20-22
- 2.3.1 制度体制视角下的应对措施20-21
- 2.3.2 经济技术视角下的应对措施21-22
- 2.4 小结22-24
-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24-32
- 3.1 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报酬份额理论24-26
- 3.1.1 亚当·斯密的劳动报酬理论24-25
- 3.1.2 大卫·李嘉图的劳动报酬理论25
- 3.1.3 古典经济学的劳动报酬份额理论25-26
- 3.2 马克思的劳动报酬份额理论26-28
- 3.2.1 马克思的劳动报酬理论26-27
- 3.2.2 马克思的劳动报酬份额理论27-28
- 3.3 新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报酬份额理论28-31
- 3.3.1 马歇尔的劳动报酬份额理论29
- 3.3.2 克拉克的劳动报酬份额理论29-31
- 3.4 小结31-32
- 第四章 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化趋势及国际比较32-50
- 4.1 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32-35
- 4.1.1 相关概念界定32-33
- 4.1.2 劳动报酬份额测算说明33-35
- 4.2 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化过程35-44
- 4.2.1 调整前劳动报酬份额演变趋势35-42
- 4.2.2 调整后劳动报酬份额演变趋势42-44
- 4.3 劳动报酬份额国际比较44-48
- 4.3.1 雇员报酬份额国际比较44-46
- 4.3.2 涵盖个体经济劳动收入的劳动报酬份额国际比较46-48
- 4.4 劳动报酬份额演变趋势与国际比较总结48-50
- 第五章 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影响因素研究50-60
- 5.1 制度体制视角50-54
- 5.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发展战略以及由此衍生的政策体系50-51
- 5.1.2 经济体制改革后对过去政策体系的路径依赖51-52
- 5.1.3 在区域竞争机制中产生的地方政府“重资轻劳”行为52-53
- 5.1.4 市场经济时期工会角色转换不到位53-54
- 5.1.5 制度体制视角下影响因素总结54
- 5.2 经济技术视角54-59
- 5.2.1 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55-56
- 5.2.2 产业结构调整的产业间效应56-58
- 5.2.3 全球资本过剩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度提升58
- 5.2.4 经济技术视角下影响因素总结58-59
- 5.3 劳动报酬份额影响因素总结59-60
- 第六章 劳动报酬份额预测与对策研究60-68
- 6.1 预测方法说明60
- 6.2 影响因素未来变化趋势评估60-62
- 6.2.1 制度体制影响因素未来变化趋势评估60-61
- 6.2.2 经济技术影响因素未来变化趋势评估61
- 6.2.3 小结61-62
- 6.3 实证预测62-65
- 6.3.1 实证预测方法说明62
- 6.3.2 模型说明62
- 6.3.3 数据预测及说明62-65
- 6.3.4 预测结果分析65
- 6.4 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劳动报酬份额的对策研究65-66
- 6.4.1 从制度体制根源提升劳动报酬份额65-66
- 6.4.2 从经济技术根源提升劳动报酬份额66
- 6.4.3 小结66
- 6.5 对劳动报酬份额未来预测及对策措施的总结66-68
- 第七章 结束语68-71
- 7.1 主要结论68-69
- 7.1.1 调整后劳动报酬份额处于低水平状态68
- 7.1.2 调整后劳动报酬份额与发达国家差距有所拉大68
- 7.1.3 双因素造就我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化趋势68-69
- 7.1.4 十年后劳动报酬应得份额处于上升通道69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69-71
- 7.2.1 研究不足69-70
- 7.2.2 研究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75-76
- 后记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楚亮;倪青山;;资本深化与劳动收入比重——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5年08期
2 周健;邵珠琼;;我国劳动报酬份额提升的趋势研究——基于劳动对GDP的贡献预测[J];西北人口;2015年03期
3 池振合;杨宜勇;;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体制转轨与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J];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05期
4 林毅夫;陈斌开;;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经济学(季刊);2013年04期
5 王云中;庄雷;沈建国;;提高劳动报酬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纵横;2013年07期
6 李清华;;中国功能性分配格局的国际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13年04期
7 石涛;张磊;;劳动报酬占比变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8期
8 梁季;;劳动报酬占比的国际比较与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45期
9 张车伟;张士斌;;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动的“非典型”特征及其解释[J];人口与发展;2012年04期
10 孙文杰;;中国劳动报酬份额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基于最终需求和技术效率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迟福林;;中国面临走向服务业大国的历史节点[N];经济参考报;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雷;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制度解释:1952-2009[D];湘潭大学;2012年
2 赵洪山;我国劳动者报酬份额变动趋势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3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尝君;地方政府经济赶超行为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1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11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