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对就业政策提出哪些新要求
本文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对就业政策提出哪些新要求
【摘要】:供给侧改革措施在为我国扩大就业提供新动力的同时,也对我国灵活保障就业的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重点在于推动就业水平与就业质量"双提升"。在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要健全灵活的就业保障政策,不仅要提高就业保障制度的灵活性,还要保障灵活就业的正规化。应确立和完善充分的失业保险制度,探索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构建积极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建立灵活就业正规化的制度。
【作者单位】: 美国加州路德大学;
【分类号】:F249.20
【正文快照】: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有效应对经济下行、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等问题,我国提出了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战略,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供给侧改革的新时代。通过供给侧改革,可以为我国经济创造更多的有效供给,促进就业规模和就业质量的双提升,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向好、向优发展。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洪银;;依靠大项目 实现大就业[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年11期
2 魏凤娟;;河南省困难群体就业创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09期
3 ;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03期
4 ;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11期
5 ;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01期
6 ;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02期
7 ;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04期
8 ;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05期
9 ;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续)[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05期
10 ;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祖煜;;扩大就业在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A];2006年“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就业形式的灵活多样化[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3 方火春;;充分就业的艰巨性及其应对策略[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4 张华;;2005~2020:中国青年就业三大难题与突围之路[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5 朱光媛;;浅析我国就业困难原因[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范根才;;按照统筹城乡就业 要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7 牛根颖;;做好就业、分配、保障工作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保障[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老教授、老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卓成霞;;改革开放30年与大众就业[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9 林瑜胜;;改革开放30年山东的就业和医疗[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10 罗亚萍;;受教育程度与就业的相关性研究[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本市97.1%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N];北京日报;2007年
2 记者 施耀花;消除“零就业家庭”任重道远[N];白银日报;2007年
3 记者 王树伟;市就业局四项措施打响“消零”战役[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4 周家友 作者系大理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真抓实干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引向深入[N];大理日报(汉);2007年
5 本报记者 顾威;辽宁:17.7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N];工人日报;2006年
6 记者 黄宣传邋彭磊;惠及1.5万就业困难人员[N];湖北日报;2007年
7 朱殿勇;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国家肯定[N];河南日报;2007年
8 采菊;前8个月就业再就业工作势头良好[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首席记者 于航;再添一处下岗再就业基地[N];牡丹江日报;2007年
10 巴达尔湖;兴安盟多措并举推动零就业家庭就业[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红;转型期中国灵活就业及其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朝安;社会组织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黄红华;统筹城乡就业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D];浙江大学;2009年
4 李永捷;中国就业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梁策;我国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林霓裳;我国商品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9 崔占峰;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夏小辉;中国超稳定就业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梦晓;政府财政赤字与就业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高扬;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就业的经济与制度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3 林庆;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4 钟倩;外国人在我国非法就业法律规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赵芳;临朐县农村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宋世琳;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对就业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年
7 周丽萍;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教育对就业的影响[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8 龚凌花;女性失地农民就业现状调查与服务策略分析[D];苏州大学;2016年
9 周冰;“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周川;女性在社区中灵活就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155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15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