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我国20个重点城市群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联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9 16:23

  本文关键词:我国20个重点城市群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联动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群 经济发展 环境污染 联动关系 聚类拟合 库兹涅茨曲线


【摘要】:城市群被确立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其战略地位日益重要。然而伴随城市群高速度、高密度、高强度的发展,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能否给予分析与刻画,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命题。研究首先利用2013年我国20个重点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继而利用2003-2013年各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各类城市群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进行拟合,从而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联动的角度,对20个城市群类型进行识别划分,并定量刻画每类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相关关系与发展拐点,最后基于发现,提出对我国城市群未来发展与规划编制实施的四方面建议。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际创新城市构建与中国城市圈发展战略规划研究(12&ZD202)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中国城镇化战略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项目号:024050314002/004)
【分类号】:X321;F299.2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军;叶裕民;倪稞;;城市群内城乡统筹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2 黄莉萍,候学钢;论湘中城市群经济的融合耦动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3 蒋欣;;试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生态经济;2009年09期

4 郑明望;;长株潭城市群生态保护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8期

5 卢伟;;推动城市群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04期

6 黄洁;吝涛;张国钦;李新虎;;中国三大城市群城市化动态特征对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7期

7 匡文慧;刘纪远;陆灯盛;;京津唐城市群不透水地表增长格局以及水环境效应[J];地理学报;2011年11期

8 朱俊成;钟儒刚;杨益明;陈志;;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武汉城市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2期

9 陈娟;李景保;卿雄志;;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年03期

10 彭佳捷;周国华;唐承丽;曾山山;;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脱钩研究[J];热带地理;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先扬;陈忠暖;;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赵文;;基于分工与协作的城市群制度探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发曾;张伟;张建伟;徐晓霞;苏朝阳;吕金嵘;冯德显;汪雪峰;赵威;李磊;李琳;刘静玉;刘晓丽;杨兰桥;;第六章 宏观尺度下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4 朱翔;;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晓红;;锐意改革 大胆试验 全面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刘清平;;建设沿海城市群是广西重要的增长极[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游胜景;戴国平;;论我国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8 谢莉;彭晓春;杨仁斌;;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研究进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9 张璞玉;;一体化视角下武汉“1+8”城市群产业整合——基于水平和垂直空间经济结构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10 ;前言[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郭世锋;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再现新机遇[N];济南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程小旭;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3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冯奎;重在提升城市群的质量[N];经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谢良兵;地方抢建城市群[N];经济观察报;2013年

5 记者 王彬;带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做大做强[N];济南日报;2013年

6 记者 郑代玉;我市组织收听收看全省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动员大会[N];东营日报;2013年

7 记者 王端鹏;解放思想 开拓思路 扎实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N];济南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张哲 通讯员 宗禾;省发改委与淄签署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N];淄博日报;2013年

9 记者 王端鹏;积极作为 加强协作 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N];济南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刘钦涛 通讯员 刘永;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N];济南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月娥;同城化与主体功能区背景下的厦漳泉城市群空间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群元;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郭书山;中原城市群产业升级模式及协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贾卓;中国西部城市群产业演变及优化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赵勇;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形成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刘静玉;当代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7 钟海燕;成渝城市群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郭凤城;产业群、城市群的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学鑫;基于专业化与多样性分工的城市群经济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郑斌;中国城市群环境合作机制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思远;城市群集群评价多维逻辑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宁艳丽;中原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3 史敦友;高速铁路的城市群产业发展效应[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邹敏;产业视角下滇中城市群城市分工与发展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春哲;淮海城市群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郝盼;京津冀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凯;呼包鄂城市群工业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吴金叶;呼包鄂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耦合发展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史主生;基于产城融合的呼包鄂工业园区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10 于肖肖;川渝城市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62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162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1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