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化质量评价
本文关键词: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化质量评价
【摘要】:《功能区规划》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进行规划,其中重点开发区域为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区域,包含了我国大部分城市化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化发展关注重点应由城镇化率的提高转变为城市化质量的提高。本文基于《功能区规划》及《城镇化规划》建立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化质量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熵值的双基点法对2009年及2013年国家重点开发区域18个区域进行城市化质量整体及分类评价,并提出区域城市化质量提升路径。在城市化质量整体评价方面,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化质量差异较大,冀中南地区、中原经济区及呼包鄂榆地区的城市化质量最高,黔中地区及北部湾地区的城市化质量最低,通过聚类分析法将18个区域划分为5类;从2009年到2013年,城市化质量整体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较小,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下降;城市化质量单目标分析得到冀中南地区、中原经济区及呼包鄂榆地区城市化质量分别主要来源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竞争力及人民生活质量的贡献;区域城市化质量主要来源于人均GDP、每万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的贡献,产业结构及环境保护对城市化质量贡献较小。在城市化质量分类评价方面,18个区域划分为5类:城市化高质量、中高质量、中质量、中低质量及低质量;2009年到2013年,18个区域内部城市的城市化质量变动较大,114个城市中,50个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有不同程度上升,而64个城市的城市化质量出现下降;除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呼包鄂榆地区外,区域的中心城市凭借其在区域中地位、经济和交通等优势,城市化质量最高。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化质量提升路径应结合功能定位,不断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发挥节点城市的人口集聚和经济集聚能力,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行升级转型,提升城市服务能力,关注城市生态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娜,曾菊新;城乡要素互动与区域城市化的发展[J];开发研究;2004年01期
2 张庆;中国分区域城市化的模式选择——关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02年11期
3 盛明;论县城在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杨冬梅,张宗坪,牟芳华;我国区域城市化水平比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韩剑萍,李秀萍,杨德刚;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6 郭新宝;;中部区域城市化现状、问题及道路选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年30期
7 陈威;;福建省区域城市化综合水平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宋俊芳;;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以山东省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张立;;19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城市化差异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城市规划;2010年05期
10 费凌;邹能锋;;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凤杰;朝克;;内蒙古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测度与简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2 张有坤;;从约束角度对区域城市化空间增长上限的研究综述[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欧向军;甄峰;秦永东;朱灵子;;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亚力;彭保发;;新世纪中国四大区域城市化进程及其综合效益的对比分析[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景芬;;“星罗棋布”式区域城市化探索——以烟台市为例,兼议青岛[A];烟台中心城市发展研究[C];2007年
6 郭志富;;河南省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协同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敦富;张红;;“山地住宅建设与发展”是中国区域城市化研究的重点问题[A];中国山地住宅建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兵;;区域城市化与景观格局演变耦合性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关丽丽;;城乡统筹背景下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以重庆市为例[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纪晓岚;;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对策研究[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明亮 韦铭;提高规划起点发展质量全员素质 加快区域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步伐[N];南京日报;2013年
2 记者 张璐 江瑜;《南京市区域城市化规划》正式出台[N];南京日报;2014年
3 冯萍;关于区域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思考[N];发展导报;2001年
4 本报评论员;以人为本推进南京特色区域城市化[N];南京日报;2014年
5 章莹;区域城市化战略“普惠”城乡[N];无锡日报;2007年
6 章莹;再接再厉 乘势而上 苦干三年 率先实现区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N];无锡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章莹邋实习生 姚雪;区域城市化,催生一座现代城[N];无锡日报;2007年
8 北京方迪研究院院长 赵弘;以“总部经济”保金桥发展[N];北京商报;2008年
9 曲秦 本报记者 徐举;“四化”让城市更加智慧[N];大连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顾巍钟;让“幸福人老建康城”美梦成真[N];新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路明;中国区域城市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曙光;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鹏;中国城市化空间结构的经济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化质量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杨晓颖;产业集聚对区域城市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军;广东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的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4 陈萍;区域城市化视角下的白银城市经济功能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窦欣;基于层级增长极网络化发展模式的西部区域城市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谌明;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7 江莹;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许萌;基于GIS的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9 刘元姝;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城市化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郑辛酉;基于LUCC的区域城市化人类生态过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96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19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