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共享型劳资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瑞典共享型劳资关系的研究
【摘要】:21世纪初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劳资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劳资争议案件逐年上升等,因此,更加协调劳资关系,解决劳资关系所存在的问题显得刻不容缓。瑞典作为欧洲福利国家的代表,其劳资关系也经历了由冲突向劳资双方相互合作的发展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瑞典逐渐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且更具特点的劳动关系协调模式即共享型劳资关系。起初,瑞典的劳资关系恶劣,劳资冲突严重,经过不断地斗争,工人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组建了工会。并在之后,瑞典的劳动法律体系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同时政府也出台了许多劳动政策,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劳资不断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劳资合作、协商解决劳资问题的一条新道路,从而慢慢的缓解劳资矛盾,加强了劳资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本文通过对瑞典共享型劳资关系形成和现状的研究,从而进一步的了解到瑞典共享型劳资关系的协调模式由三部分组成即政府与雇主之间的高税收的混合经济制度、政府与雇员之间的高保障的福利与就业制度及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高合作劳资协商制度,而其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高合作劳资协商制度则主要是通过雇员之间形成了高组织化工会以及该工会与雇主“中央集权式”的集体谈判,再加上雇员投资基金,从而使得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高合作协商得以保障。瑞典的共享型劳资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在劳动力市场方面,可以改善劳动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促进劳动力市场上劳动人员的合理配置;在社会保障方面,可以保障每个成员的基本生活,同时使得教育体制更加的完善;在经济发展方面,则能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创建一个稳定的环境。然而,瑞典共享型劳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在社会保障方面,高福利使得微观经济缺乏活力,同时,也会导致“瑞典病”和道德公害;在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方面,政府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则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通过对共享型劳资关系的绩效分析,再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从而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劳资关系发展的道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劳动关系模式,实现劳动关系和谐。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49.5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君;;全球劳资关系普遍紧张[J];中国商界;2002年04期
2 朱嘉蔚;;大陆台资企业劳资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广场;2004年12期
3 郑学敏;郑雨;许佳君;;“民工荒”下的劳资关系新形势与对策——理性地看待“民工荒”[J];江苏科技信息;2005年S1期
4 佟新;“三资”企业劳资关系研究[J];学海;2005年04期
5 梁绮惠;;政府在调节民营企业劳资关系中的定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11期
6 陈万志;;重视劳资关系支付“和谐成本”[J];群言;2005年05期
7 姜作培;陈峰燕;;论构建和谐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J];中州学刊;2006年01期
8 周道华;;政府与劳资关系的和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课题组;吴德辉;谢丽威;;对四川省劳资关系的现状、走势及对策的调查和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成云;阎红梅;;澳大利亚劳资关系改革的特点及影响[J];改革与战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国兵;;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背景下的劳资关系[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资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王玉柱;;构建和谐劳动(劳资)关系的机制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爱萍;;劳资关系与政府协调作用的若干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少晖;;新合作主义: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整合的目标模式[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韩金华;;改革以来中国私营经济劳资关系发展轨迹总结与展望——从较低层次和谐到纠纷和冲突激化再到更高层次和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家祯;;关于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思考[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8 李萍;罗宁;;国内外劳资关系研究:理论脉络与最新进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9 韩金华;;正确认识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基于《资本论》视角的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郭铁民;黎元生;;中国构建新型劳资关系的实践[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煤化集团中原大化公司党委书记 周瑞庆;应重视调协劳资关系[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秦s,
本文编号:1270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27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