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本文关键词: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治理 气候治理战略 发展转型 减排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全球气候治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然而,全球气候治理本身存在着诸多困境,各国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遇到国际气候谈判格局变化、"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身份认同危机、长远利益与短期发展空间冲突、治理意愿与治理能力相矛盾、语言与行动之间存在差距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制定中长期气候战略。在国际层面,通过承诺减排来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促成全球气候治理合作网络,借助发展中国家力量为自身营造有利的谈判环境。在国内层面,通过发展转型和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寻求减排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通过树立全社会的节约型消费理念推广低碳消费,通过激励和补助措施鼓励民间自主减排。
[Abstract]:As global climate change has brought more and more serious impact o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has also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itself, and countries are also facing different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Chinese in Global Climate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climate negotiations,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responsible developing country" identity crisis, long-term interests and short-term development space conflict, governance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will conflict, there is a gap between language and action challenges. In response to these challenges, China needs to develop a medium - and long - term climate strategy.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we will create a responsible big country image through commitment to reduce emissions, and promote bilateral global cooperation on Climate Governance through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negotiations. We will create a favorable negotiation environment for ourselves with the help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t the domestic level, we should seek the balance betwee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and green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promote low-carbon consumption 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saving consumption in the whole society, and encourage private emission reduction through incentives and subsidie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Z014) 吉林大学学术名家探索计划项目
【分类号】:F205;P467;X32
【正文快照】: 第五次IPCC1报告再一次明确了全球气候变化给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的危害,报告指出:最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已经给所有大陆和海洋的自然系统以及人类带来了影响,热浪、干旱、洪涝、飓风等极端天气频发,揭示了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在面临目前的气候变化时的脆弱性。2气候变化有可能导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振英;;全球气候变暖与清洁发展机制[J];中国科技投资;2006年07期
2 ;历次全球气候评估报告要点[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全球气候可能面临极严峻一年[J];中国.城乡桥;2007年02期
4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的责任和气度[J];国土资源;2007年07期
5 吕吉尔;;全球气候真的在变暖吗?[J];世界科学;2007年10期
6 姜春娜;杜丽娜;;浅论全球气候变暖及其预防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9年02期
7 高育红;;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新思路[J];环境教育;2009年08期
8 陈志;;依靠创新应对全球气候问题[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0年04期
9 尹晓伟;;浅谈全球气候变暖[J];民营科技;2010年08期
10 高峰;;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J];中国减灾;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余根;沙光明;顾承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探讨及成因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罗端明;祝燕德;;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湖南2006年气候及应对气侯变化建议(摘要)[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气象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文忠;;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传统农业[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建新;;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及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张燕;;全球气候变暖对泉州的影响与对策[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6 杨金彪;朱莲芳;解小寒;朱焱;;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对苏州大气环境的影响与对策[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王世金;;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山冰川旅游地的适应战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黄菊梅;覃鸿;林南;毛伟;;浅谈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预测因子的选取原则[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韩卫平;黄锡生;;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理念: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林振山;孙娴;;CO_2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温)变化的影响及其预测[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学科;全球气候变暖开始于19世纪末[N];科技日报;2013年
2 保罗·布朗 焦旭 整理;全球气候变暖难阻油企发大财[N];中国能源报;2014年
3 孟晨光;全球气候变暖将致粮食危机风险大增[N];粮油市场报;2014年
4 记者 林峰;全球气候变暖 非洲首当其冲[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王如君;汇丰出资改善全球气候[N];人民日报;2007年
6 童国庆;全球气候变暖与世界范围的水短缺[N];中国水利报;2008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俞金尧;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的活动无关吗?[N];光明日报;2013年
8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宏策;为全球气候把脉[N];科技日报;2013年
9 黎昌政邋李鹏翔;武汉5月上旬前入夏,2000年以来第7次[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沪奇;建立现代化全球气候检测系统[N];中国气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伟华;非对称需求困境:全球气候博弈中的需求与利益冲突[D];外交学院;2010年
2 李盛;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晶;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沈玲玲;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周政;跨国公司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4 徐芳宇;联合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D];南开大学;2013年
5 杨林;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的应对[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6 王壮壮;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张煜丽;联合国与全球气候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学灵;全球气候政策议程设置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徐立才;论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对全球气候问题的立场[D];苏州大学;2009年
10 丁晓晶;全球气候共治中的非政府组织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40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340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