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重构宏观经济危机“软着陆”的乡土基础

发布时间:2017-12-27 13:09

  本文关键词:重构宏观经济危机“软着陆”的乡土基础 出处:《探索与争鸣》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城市化 无风险资产 危机软着陆 外部性内部化 乡土基础


【摘要】:过去承载"城市资本池"危机代价的条件,主要是乡土社会"内部化处置外部性风险"的村社理性机制。这个机制一旦被短期激进城市化所破坏,就很难有软着陆的条件。因此,若要防止当期宏观经济危机的硬着陆,则新的软着陆的可能性就不仅在于国家信用扩张做逆周期调节,更在于重构"软着陆"基础,即主要用于县域经济战略下的城镇化基本建设投资。若以国家投资作为城镇化的"无风险资产",则可通过中小企业落户城镇,更多吸纳外出农民返乡就业,构建新的"外部性风险内部化处置"的软着陆机制。
[Abstract]:In the past, the condition of carrying the "city capital pool" crisis cost is mainly the village social rational mechanism of "Internal Disposal of external risk" in the local society. Once the mechanism is destroyed by short-term radical urbaniz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have a soft landing condition. Therefore, if we want to prevent the hard landing of the current macro-economic crisi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new soft landing is not only based on the expansion of the national credit, but also on the basis of reconstructing the soft landing. If the state investment is taken as the "risk-free asset" of urbanization, it can be absorbed by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he towns, and more farmers will be able to return home for employment, so as to build a new soft landing mechanism of "external risk internal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作为国家综合安全基础的乡村治理结构与机制研究”(14ZDA064)
【分类号】:F123.16
【正文快照】: 问题与背景:去工业化强趋势致使劳资矛盾进入“阶级式对抗”性质的冲突多发期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先后进行4轮量化宽松向全球市场释放巨大流动性,导致国际市场上基础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类似中国的制造业国家纷纷遭遇“输入型危机”,而国际制成品市场总体表现萧条,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董筱丹;李行;温铁军;;宏观经济波动视角下的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J];探索;2013年02期

2 董筱丹;杨帅;李行;曾天云;温铁军;;村社理性:基于苏南工业化经验的比较制度经济学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2年01期

3 刘怀宇;李晨婕;温铁军;;“被动闲暇”中的劳动力机会成本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温铁军;温厉;;中国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教训[J];中国软科学;2007年07期

5 陈道银;;风险社会的公共安全治理[J];学术论坛;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昊;;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的影响[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年06期

2 贺红兵;;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3年33期

3 陈永霞;;城镇化建设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商业时代;2013年32期

4 郑德高;闫岩;朱郁郁;;分层城镇化和分区城镇化:模式、动力与发展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6期

5 孙祁祥;王向楠;韩文龙;;城镇化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再审视——基于经济学文献的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3年11期

6 陈国权;徐璐;;海南省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J];海南金融;2013年11期

7 宋汉光;;城镇化与居民消费:基于新供给经济学视角的实证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3年09期

8 刘万丽;;河南城镇化、就业与小微企业发展关系探讨[J];商业时代;2013年22期

9 窦开龙;南宇;;制度经济学视域下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危机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3年08期

10 陈靖;;城镇化背景下的“合村并居”——兼论“村社理性”原则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农村观察;2013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来运;王冉;阎芳;;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09期

2 董筱丹;温铁军;;宏观经济波动与农村“治理危机”——关于改革以来“三农”与“三治”问题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3 潘泽泉;;全球化、世界工厂与中国农民工发展的经验教训[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郑有贵;;劳动力机会成本提高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J];农业展望;2007年10期

5 黄宗智;彭玉生;;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6 赵俊晔;李秀峰;王川;;近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年09期

7 高广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原因探析[J];党史文苑;2006年08期

8 吕爱清;杜国平;卞新民;陈路扬;邱爱保;;中国粮食产量虚拟变量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9 乌尔里希·贝克 ,刘宁宁 ,沈天霄;风险社会政治学[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3期

10 王德文,何宇鹏;城乡差距的本质、多面性与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国,聂赞坎;无风险资产有限借入的不相关证券组合有效集的解析表示[J];应用数学;2001年04期

2 聂溱;李金林;任飞;;关于无风险资产不存在时资产组合选择的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年12期

3 王家鑫;;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机会约束模型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29期

4 谢军;杨春鹏;闫伟;;含有无风险资产的情绪最优投资组合[J];系统管理学报;2012年04期

5 初叶萍;张鹏;;无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效用最大化的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年08期

6 姚海祥;易建新;马庆华;;共同基金和无风险资产投资的最优策略[J];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6年02期

7 薛宏刚,徐成贤,郭文艳,苗保山;存在无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灵敏度分析(英文)[J];工程数学学报;2003年06期

8 高文涛,叶健华;含无风险资产时组合投资的有效边界[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屠新曙,王春峰;含无风险资产时投资组合的效用最大化[J];天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陈峰;成央金;吕婷婷;李光荣;;不允许卖空下的无风险资产借贷的最优投资组合[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本报编译 刘林;美国国债也有风险[N];世界报;2009年

2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 田立;通缩预期是本轮行情重要支点[N];上海证券报;2009年

3 记者 王宙洁;投资者将重新审视无风险资产[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 田立;币值与股价相关性变负了[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颖桦;欧元的孽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李扬;不可替代的稳定器[N];中国证券报;2006年

7 张茉楠;应对欧债危机全球进入“战备”状态[N];经济参考报;2011年

8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张茉楠;打破信用评级垄断 改变金融失衡格局[N];中国证券报;2011年

9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张茉楠;廉价融资继续制造“美债泡沫陷阱”[N];中国证券报;2011年

10 刘毅;ETF的运用和创新[N];证券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熊跃生;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及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2 胡柳;上市银行无风险资产盈利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3 郎波;投资组合风险度量:VaR约束下允许持有无风险资产投资组合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41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341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e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