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河北省城镇化质量测评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6 21:22

  本文关键词: 河北省 新型城镇化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出处:《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前,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是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近年来,中国城镇化稳步快速推进。然而,背后所隐藏的诸多矛盾与问题也逐渐凸显。城镇化速度与质量不匹配已成为共识。在倡导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城镇化的质量究竟如何,需要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本文着重从城镇化本质、城镇化一般发展规律的角度对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了综述。对国内外关于理论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明晰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与领域。其次,对国内外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总结梳理,并找出了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再次,重点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动力机制,本文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对城镇化本质与内涵的重新界定,不再以人口城镇化率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更加注重集约发展、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更加注重提升农村居民和新增城镇居民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并且从宏观及微观两个角度对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析。最后,在深入理解城镇化内涵与动力机制的基础上,围绕经济发展、城镇功能、城乡统筹3个维度,29个指标编制了新型城镇化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赋权,对河北省11个设区市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显示:河北省域内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仍不均衡,同时有的设区市也存在着不同维度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此外,本文创新性地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要求融入到了新型城镇化及评价体系之中。在城镇化动力机制方面,以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为划分依据。将传统的推拉理论作为城镇化内在的微观动力机制,增加了包含产业结构、科学技术、制度政策、生态环境四方面在内的外在宏观动力机制,补充和完善了其理论基础和框架。
[Abstract]:At present,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t is one of the main direction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xt 20 or 30 year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urbanization has been advancing steadily and rapidly. Behind the hidden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are also gradually prominent. Urbanization speed and quality mismatch has become a consensus. In the context of advoc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in Hebei Province.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i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nature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law of urbanization, and analyzes the progres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Clear the scope and areas of this study. Secondly, the status quo and trends of urban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ummarized and combed, and found out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Hebei Province. Again.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new urbanization is a new definition of the nature and connotation of urbanization, no longer take the urbanization rate as a single evaluation standard. But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tensive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rural residents and new urban residents. Life 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of the dynamic mechanism is analyzed.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arou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 functio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ree dimensions, 29 indicators developed a new urbanization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using entropy method to empow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of new urbanization in Hebei Province is still uneven, and there are some regional cities in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enomenon. In addition. This paper innovatively integrates the harmonious society requirements of "man and man,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 into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Taking the traditional push-pull theory as the internal micro-power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it add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policy. The external macro-dynamic mechanism in the four aspect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lements and perfects its theoretical basis and framework.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绪民;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0年02期

2 陈玉梅;小城镇功能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2期

3 吕巧凤,冯树恩;关于当前加速推动城镇经济发展的几点认识[J];学术交流;2000年04期

4 苗新华;进一步加大小城镇建设投入的若干思考[J];江南论坛;2000年05期

5 柯元;对老区实施小城镇战略的几点建议[J];老区建设;2000年12期

6 沈立人;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几点理性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0年04期

7 孔令德;;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J];今日海南;2000年11期

8 陈东明;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J];当代建设;2001年01期

9 李爱民,魏建春;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思考[J];河南科技;2001年11期

10 白国强;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特征与趋向分析[J];岭南学刊;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定芳;;贵州民族地区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与对策思考——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汤正仁;;推进贵州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平安;;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现实选择[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昌雄;;城镇化与广西城镇化建设[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张蒙;杨文利;;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回顾与思考[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卢云辉;;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7 黄跃新;;望城县城镇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8 肖万春;;推进“大县城、县辖市”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9 陈扬;;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经济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波;;以黔中经济区城镇发展带动贵州城镇化进程[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诚克;特色是城镇的灵魂和名片[N];贵州日报;2007年

2 马跃然;贵州全力打造特色城镇品牌[N];西部时报;2007年

3 陈昱甫;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及思考[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湖北省荆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乔太平;别让城镇化“热”过了头[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员;走出一条贵州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N];贵州日报;2011年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执笔人 汤正仁;推进贵州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N];贵州日报;2011年

7 陈忠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有特色城镇现代化的建构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记者 刘中山 高宇红;专家学者为我省小城镇建设出谋划策[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驻马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张道军;加快农区城镇化进程的思考[N];驻马店日报;2011年

10 蒋晨飞 甘肃省人口委;在城镇化建设中促进人口均衡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3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刘永红;我国城镇化中的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6 陈利丹;二十一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高环;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梅克保;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刘科伟;西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肖万春;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东;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增繁;当前小城镇建设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石品;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及破解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4 白鹤松;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李刚;关于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的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赵训清;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的模式选择与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晓霞;鞍山市城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贾林瑞;移民迁建不同阶段三峡库区云阳县城镇化质量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张丽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学龄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凯敏;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66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466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