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理论反思——“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层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2018-01-28 08:06

  本文关键词: 资本逻辑 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 出处:《学海》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也达成了不少共识,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就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历史意义而言,我们要批判地借鉴国外思想家的理论成果,扬弃资本逻辑,落实和谐理念,关注民生,构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的理论体系;就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指向而言,我们要立足于全球化背景,立足中国联系世界,立足现实、审视传统、面向未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不断接近空间正义的目标;就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布局与路径选择而言,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城乡共生、空间共享、公平正义的目标,要结合中国国情,科学规划,形成合理的城市格局以及处理好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问题,形成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
[Abstract]:Marxist space theo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China. In the forum, experts and scholars expressed their own views, different opinions, but also reached a lot of consensus. Focus on three aspects: in terms of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Marxist space theory, we should critically learn from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foreign thinkers, sublate the logic of capital,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harmon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Constructing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leading socialism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far as the essence of new urbanization is concerned, we should base ourselves o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on China's contact with the world, on reality, on tradition, on the future, and on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In order to keep close to the goal of space justice; As far as the spatial layout and path selection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s concerned,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goals of people-oriented, urban-rural symbiosis, spatial sharing,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integrate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with scientific planning. Form a reasonable urban pattern an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nd form a reasonable layout of industrial spac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F299.21;TU984.113
【正文快照】: 2015年12月20日,由东南大学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举办的“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学术研讨会暨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智库首届高层论坛在东南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S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海交通大学、 国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邸振;查伟雄;;城乡公交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关系初探[J];城市公共交通;2010年08期

2 ;山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0期

3 杨明生;杨永星;;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走出几个认识误区[J];中华建设;2012年05期

4 胡畔;;任重道远: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看新型城镇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7期

5 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郭海霞;;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6 杨森;;新型城镇化的新投资机会[J];中国建设信息;2013年01期

7 青舟;;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J];城市观察;2013年01期

8 陈桂龙;;新型城镇化的新周期[J];中国建设信息;2013年05期

9 ;新型城镇化:未来十年中央政策的主轴[J];中国建设信息;2013年05期

10 陈桂龙;;李佐军:“十八大”后如何正确推进新型城镇化[J];中国建设信息;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澄;陈锦富;;重构制度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湖北省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郭宇;;论筠连县新型城镇化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婧翱;;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的发展的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志慧;刘山;;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下的制度重构[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5 丁少群;;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农村就地城市化的难点及对策[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明泽;;新型城镇化路径探析[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志;;解读新型城镇化[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8 ;第四十五期 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9 汤文华;;强化创新驱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10 陆晶晶;;智慧城市助力上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军 记者 廖琴;共论推进新型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N];广安日报;2008年

2 记者 陈华北;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N];上饶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辉 实习生 于茜茜;新疆新型城镇化规划呼之欲出[N];新疆日报(汉);2010年

4 记者 王纪洪;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效示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5 胡敏华 吴瑕 记者 范嘉欣;昌南组团新型城镇化示范镇第二批项目开工[N];南昌日报;2010年

6 记者 何红卫 通讯员 沈雯;湖北提出新型城镇化目标[N];农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张通与网友在线聊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抓扩容 促提质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N];克孜勒苏报(汉);2011年

10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张永斌 鲁迎春;州住建局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新年工作[N];团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范双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3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5 王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6 李文平;内蒙古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规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曹尤;拉萨市新型城镇化中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李顺飞;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8 尹兆钊;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天帅;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徐国平;低碳发展视阈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70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470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a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