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改居群体”的城市就业徘徊——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认识
本文关键词: “村改居群体” 就业徘徊 比较优势 出处:《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通过实地调研,参考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和主流媒体的报道,从就业市场比较优势资源的视角来研究"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的结果表明,用劳动素质解释"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显得原发性因果关系不强和实证性不足,而简单地以政策导向缺失来概括"村改居群体"就业徘徊的主因并没有考虑到就业的本质与功能。基于比较优势的理论视角和实证研究来看,"村改居群体"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比较优势资源的合理有效投入比劳动素质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村改居群体"的就业徘徊具有独立于个体内因之外的社会就业文化成因。
[Abstract]:Employment hovering around the "village to live group" is a unique phenomenon in the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Through field research, reference is made to statistics from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reports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resources of the employment marke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hovering of the "village to inhabitant group" show that the explanation of the employment hovering of the "village to inhabitant group" by the labor quality is not strong in the primary causality and insufficient in the positivities. The main reason of "village changing to live group"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employment. Based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e "village to live group" in the city. The rational and effective inpu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resources is more direct and important than the influence of labor quality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of the city. The employment of "village changing to live group" has the causes of social employment culture independent of individual internal factors.
【作者单位】: 西安财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G07)
【分类号】:D422.6;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韦艳;张力;;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困境:基于性别不平等视角的认识[J];人口研究;2011年05期
2 许美翠;朱新华;朱渝铖;;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7年06期
3 郭荣茂;许斗斗;;关注村改居后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J];发展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佰玲;;安徽省人口婚姻状况的变化分析——基于“六普”和“五普”的汇总数据[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2 何建宁;;“村改居群体”的城市就业徘徊——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认识[J];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04期
3 张银银;马志雄;;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被征地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11期
4 王磊;;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支持政策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5 贾志科;沙迪;;贫困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的婚恋窘境分析——基于河南S村的实地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6 何建宁;;村改居群体就业徘徊问题观察——基于比较优势视角[J];开放导报;2016年02期
7 马汴京;;性别失衡、大龄未婚与男性农民工幸福感[J];青年研究;2015年06期
8 章逸然;章飚;胡凤英;;“女大难嫁”还是“男大难婚”——婚姻匹配的男女差异与“剩男剩女”的代价[J];人口与经济;2015年05期
9 张群林;孟阳;;婚姻挤压下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多伴侣行为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5年09期
10 杨博;李树茁;伊莎贝尔·阿塔尼;;男性流动人口HIV/AIDS风险感知:类型识别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与发展;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小怡;郭秋菊;刘利鸽;李树茁;;中国的性别失衡与公共安全——百村调查及主要发现[J];青年研究;2010年05期
2 桂华;余练;;婚姻市场要价:理解农村婚姻交换现象的一个框架[J];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3 郑风田;孙谨;;从生存到发展——论我国失地农民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J];经济学家;2006年01期
4 杨雪;;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理论学刊;2006年01期
5 石人炳;;青年人口迁出对农村婚姻的影响[J];人口学刊;2006年01期
6 陆学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要求[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7 马弛,张荣,彭霞;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软科学;2004年06期
8 彭远春;贫困地区大龄青年婚姻失配现象探析[J];青年探索;2004年06期
9 白群燕;关于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对策探讨[J];理论导刊;2004年08期
10 张媛媛,贺利军;城市化过程中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应祥;培养劳动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8年05期
2 陈言谟;;农村学生流失的解决办法[J];群言;1989年02期
3 王璋英;;树立“四个观念”提高学生劳动素质[J];武钢政工;1994年09期
4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俞善金;张卫民;;科普与劳动素质的提高是教学植物园特色之一[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洪文昌 本报记者;寿县:劳务经济成亮点[N];安徽经济报;2008年
2 李英锋;大学“劳动课”的美丽与无奈[N];长沙晚报;2012年
3 张玉兰 单位:沛县敬安农场中心校;如何加强农村学校中的劳动素质教育[N];江苏经济报;2001年
4 记者 程道杰 杨玉璞 通讯员 罗孝民;嵩县:劳务高素质赢取高回报[N];河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石宇昊 索小军;安全是最好的节日礼物[N];贵州政协报;2006年
6 记者 黄庭钧;让劳动者手中有技心里不慌[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驻站记者 孙勤 王宏宇;翁旗劳务输出工作实现开门红[N];赤峰日报;2006年
8 记者 陈 阳;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N];郴州日报;2005年
,本文编号:1504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50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