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5-02-20 08:04

韩笑 蔡寿松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短短的三十几年里经济总额已赶超俄、意、英法、德等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的第三大经济体。特别是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遭受重创,然而中国的经济却逆风而上,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如此大的成就引起了全球各国包括中国的经济学家对其成功原因的探究,其探究的结果可谓百家争鸣,呈一时之盛。然而无论是国外的学者还是国内学者都只在一定的程度上研究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我认为中国在短短三十年里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家对社会与经济的集权控制。

关键词: 国家 ;集权 ;经济增长

一、文献综述

探索一国的经济增长机制一直是经济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表现另世界惊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许多,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对社会与经济的集权。道格拉斯:C诺思(1994)认为,在现有的技术和组织制约下,产权的形成、界定和保护的代价极为高昂。国家作为一种低成本地提供产权保护与强制力的制度安排便应运而生,籍以维护经济增长同时国家在产权形成、界定和实施以降低交易费用方面具有规模经济。因此国家作为一个影响甚至决定了经济制度的基本因素对经济的增长起着主要作用。在莫瑞和奥尔森看来治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少数国家最高领导人手中且长期任职,为治国者提供了一种激励机制,使之能够格外关心本国的经济成长,有足够长远的眼光进行长期投资(何帆,2003)。安斯姆哥卢和詹姆斯﹒罗宾森提出:经济增长决定于统治者的选择和决策。由于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通常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侵蚀或危害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所以他们总会漠视或阻止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因此将制度变迁乃至经济增长的原因归结于统治集团的主动性。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发生的经济危机严重威胁到人民的基本温饱甚至足以威胁到政治稳定,因此以邓小平为首的一届领导人决定采取市场取向的市场经济,并且鼓励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根据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关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长期集权统治并且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来说,强制性制度变迁将起主要作用。在我国中央政府是改革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政府的制度创新能力和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方向的主导因素,许多制度变迁都要中央统一实施才能进行。改革的方向、程度、形式和时间安排基本程度上取决于拥有最高决策权的核心领导者的偏好及其效用最大化。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它的偏好及效用最大化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基本的。所以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大了极大的提高。

二、中央集权模式与经济增长

(一)历史上的中央集权与经济绩效表现

自从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后,我国一直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历朝历代也都十分重视对中央集权的加强。封建时期我国一直是小农经济统领社会,国家通过收取田赋来维持其运转,同时国家为农民提供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使其免受社会内部其他成员的侵害和异族入侵。中央集权模式为小农经济的正常运作提供了保障,并使之不断接近并最终达到这种生产方式的限度内所能达到的最高繁荣。尽管中央集权模式使中国的小农经济发挥到了极致并且产生了对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的辉煌灿烂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文明。可是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与之配套的制度,然而统治者担心制度改革会危害其自身利益因此极力阻止制度改革和技术进步。1840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直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均处于分裂和内战中。中央政府实际上相当于不存在,那么它也就丧失了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实行集权统治的能力,中国的经济在此期间也处于停滞状态。

(二)1949-1978年的中央集权与经济绩效

1949年后中国成立了一个具有强凝聚力以及威信力的中央政府,它不仅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拥有极强的社会整合能力。当时的社会变革激发了全国人民普遍的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因此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道义上具备了强大的基础。这一条件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更好地动员和利用全社会的各种资源来为特定的工业化目标服务,极大地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罗斯托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起飞、成熟、大众的高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1949-1978年的这个阶段恰恰是我国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罗斯托认为这一阶段必须实行国家中央集权,统一生产市场和财政赋税,以积累起飞阶段所需要的资本。中国在建国时期经历了革命战争和社会结构的的剧烈变动,各种社会利益已经在此过程中被清洗了,因此不存在各利益集团对经济增长的干扰,并且国家的监督成本也下降了。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国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统一生产市场和财政赋税,并且动员全社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实现社会一体化水平。在集中制的体制下中国迅速建立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国家的独立自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保障。

(三)1978-至今的中央集权与经济增长

诺思认为,一个国家政体决定着我们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从短期看,权利集中的政府可以取得高经济增长率。计划经济体制为当时中国的经济增长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国家垄断了产权,取消了市场交易,政府由此完全掌握了经济的发展命脉,形成了一种垄断型的控制模式,这样就抑制了经济的发展并且几乎导致了经济崩盘的局面。这时的中国如果不从根本上改革旧的经济模式,就不会有经济的发展,那么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永远不会实现。此时中国只有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依靠权力中心作为制度变迁方向的主导因素对国家进行制度改革和技术创新才能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

中国共产党保持着国内的政治稳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中国的市场化转型有一个明显不同的重要特征就是政治体制的连续性。在转型过程中,基本社会体制框架,尤其是政治制度以及主导性意识形态不发生变化,这种渐进式的改革基本保持了整个经济体的稳定、有序,避免了过于剧烈的震荡和冲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在改革的30多年里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一直坚持产权界定寸步不移,并且一直把握着改革的方向、程度、形式及其时间。1982年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地商品经济。1980年邓小平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80年代中期,我国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1982年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地商品经济,1980年邓小平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80年代中期,我国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我国的对外开放也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在1979年,中共中央进行的试办特区,打开了我国封闭大门的一角。在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了对外开放的制度基础。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时我国的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制度性开放。

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之处

德国埃森高级人文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斯拉沃热·齐泽克,也认为“中国之所以发展得如此地快,不是因为其脱离了威权主义的统治,相反,而是由于这种威权主义统治所带来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要可以成立一个有威望且有凝聚力的集权政府,这样政府能保证不被各种利益集团所绑架,也保证其政策的长期实施。集权政府也可以保证国内的稳定,使经济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运行,当今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依然处在内战时常爆发的状态中,这样人民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证何谈经济的发展。

如果国家的政府是一个有威望且有凝聚力的政府,那么政府需要界定和行使有效率的产权,并且提供足够的激励为经济方面的创新活动,同时保证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得到应得的最低限度的报偿或好处,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罗华平.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169,170

[3]周其仁.邓小平做对了什么?[EB/OL]. ,2010—01—20

[4]冯涛,李英东.国家、市场、产权关系重构与经济增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3):87

[5]易棉阳,周柏林.国家在干什么?[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35

[6]中国的政治制度何以优于西方的惊人内幕[EB/OL].联合早报 ,2010-03-18



本文编号:15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5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8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