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制的风险识别及其分担

发布时间:2018-03-05 06:14

  本文选题:公私合作制 切入点:风险识别与分担 出处:《城市问题》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公私合作制改革正在快速推进,在监测数据尚未完善的前提下,如何有效识别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的风险因素,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直接关系到公私合作制运行的成败。基于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实践的典型案例,以跨案例研究法归纳得到15项风险因素,并依据来源和层级差异将其分为政府风险、市场风险和项目风险。研究发现,在特定制度背景下,不同层级风险存在着明显的关联特征:制度变动可催生政府风险,进而引发市场风险,造成市场环境恶化,最终导致项目风险。由于政府风险多由政府决策或行为偏差引发,这类风险应主要由公共部门承担。对于市场风险和项目风险,应根据风险起源确定归责对象,如果归责不清,可由公私双方共担风险或由第三方承保。
[Abstract]:The reform of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system of urban public utilities in our country is advancing rapidly. On the premise of incomplete monitoring data, how to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of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of urban public utilities and establish a reasonable risk-sharing mechanism. I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operation of public-private cooperative system. Based on the typical cases of public and private cooperation in urban public utilities in China, 15 risk factors are concluded by cross-case study, and are divided into government risk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sources and levels. Market risk and project risk. The study found that under the specific institutional background, different levels of risk have obvious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stitutional change can lead to government risk, and then lead to market risk, resulting in the deterioration of market environment. Because the government risk is caused by the government decision or the behavior deviation, this kind of risk should be mainly borne by the public sector. For the market risk and the project risk, the target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origin of the risk, if the imputation is not clear, Risks may be shared by public and private parties or insured by third parties.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303208)——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竞标机制分类设计与管制政策研究
【分类号】:F29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自治区物价局关于收取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问题的批复[J];广西市场与价格;2000年02期

2 陈平;论建立城市公用事业管制价格新机制[J];中国物价;2001年07期

3 赵丽,王传斌,赵童;法国城市公用事业探秘[J];城乡建设;2001年02期

4 赵丽,王传斌,赵童;法国城市公用事业探秘[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1年04期

5 ;《城市公用事业》2002年第16卷第1~6期总目次[J];城市公用事业;2002年06期

6 陈平;论建立城市公用事业有效竞争机制[J];城乡建设;2002年09期

7 曹吉鸣,郭建新;城市公用事业推行民营化的探讨[J];基建优化;2002年04期

8 刘汉屏,刘锡田;论公共财政下城市公用事业筹融资与管理模式的转换[J];财政研究;2002年08期

9 王丽萍,葛艳梅,刘静;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对策[J];现代企业;2004年07期

10 李昌龙;透过王小郢模式谈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J];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孔小云;;代征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不应损害国家利益[A];审计论文选编[C];1996年

2 ;深化体制改革 提高服务水平 哈尔滨城市公用事业快速发展[A];2005年全国供热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冯中越;宋卫恭;庞毅;;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合约中的资产转移问题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郭增;陈卫平;;一体化测控终端[A];中国自动化学会全国第九届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进;政府是投资主体不是经营主体[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2 武良成;城市公用事业的“公益性”如何体现[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程化敏;苦干三年实现城市公用事业新突破[N];衡水日报;2008年

4 刘洁;分离与集中:城市公用事业的监管求变[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阎轶洁;在城市公用事业中引入民营资本和竞争机制势在必行[N];太原日报;2014年

6 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李东序;高度重视城市公用事业安全[N];经济日报;2006年

7 记者 侯秀娟;打好城市公用事业攻坚战[N];临汾日报;2007年

8 项城市公用事业局 闻海霞 张新良;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思路[N];周口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贾海峰;建设部官员:财政投资比重不足1% 城市公用事业过度市场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10 高鹤文;把握“三个转型”总体要求 加速推进城市公用事业“三个发展方式”转变[N];辽源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鲁庆成;公私合伙(PPP)模式与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志;政府主导下的城市公用事业合作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龚锋;中国城市公用事业经营绩效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曹盈;湖南省城市公用事业供给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蒋晓青;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负面效应及其管制政策[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5 牟莹莹;我国城市公用事业与服务的市场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刘琪;论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D];四川大学;2005年

7 陈冬;城市公用事业营运效率分析及运营模式改革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丛颖超;中国民间投资城市公用事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徐晓亮;当前中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障碍及其路径选择[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郭栋;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中政府责任缺失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569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569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7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