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微观证据

发布时间:2018-03-23 14:04

  本文选题:劳动报酬份额 切入点:要素替代弹性 出处:《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年11期


【摘要】:本文考察了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的变化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首先从新古典主义要素收入分配理论出发,放宽了要素替代弹性不变的假设,得到资本深化、要素替代弹性与劳动报酬份额之间的回归方程。使用上市企业数据,整理得到2001年至今企业个体生产要素投入与报酬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在估计要素替代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劳动报酬份额的不同水平上,要素替代弹性与资本深化、价格加成等因素都对劳动报酬份额具有显著影响。此外,要素替代弹性还对要素相对价格起中介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the elasticity of capital labor element substitution on the share of labor reward. Firstly, 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of neo-classical factors,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elasticity of factor substitution remains unchanged is relaxed, and the capital deepening is obtaine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element substitution elasticity and labor compensation share. Using the data of listed enterprises, the data of input and reward of individual factors of production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2001 to present, and the quantile regression method is used. On the basis of estimating the elasticity of element substitu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influence on the share of labor compensation. The study finds that, at different levels of labor compensation share, element substitution elasticity and capital deepening, Factors such as price additio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hare of labor compensation, in addition, the elasticity of element substitution also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ve price of factors.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
【分类号】:F24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晓静;;对中国产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估计[J];统计与决策;2014年06期

2 郝枫;盛卫燕;;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J];统计研究;2014年07期

3 张明海;增长和要素替代弹性——中国经济增长1978—1999年的实证研究[J];学术月刊;2002年08期

4 赵领娣;张磊;;区域视角的劳动与能源的替代弹性:趋势、差异与政策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0期

5 周申;张亮;;我国熟练、非熟练劳动替代弹性探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尹朝静;范丽霞;李谷成;;要素替代弹性与中国农业增长[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袁蓓;;劳动力老龄化对劳动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劳动力非完全替代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年14期

8 史红亮;陈凯;闫波;;我国钢铁行业能源-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分析——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11期

9 张月友;刘志彪;;替代弹性、劳动力流动与我国服务业“天花板效应”——基于非均衡增长模型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10 顾六宝,肖红叶;中国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两种统计估算方法[J];统计研究;2004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群;相似可分离函数的非参数匹配与有效估计的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薛晨;中国工业行业能源与非能源要素替代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盛卫燕;要素替代弹性估计:理论回顾与经验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李定华;我国居民的跨期消费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5 郝伟;基于地区间替代弹性的产业集聚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6 胡春龙;资本存量、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测算、分析与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7 丁晨辰;全球视野下的跨期替代弹性:一种新估计[D];厦门大学;2014年

8 杨萍;生命不确定下的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沈健;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与有偏技术进步[D];南京大学;2013年

10 刘信刚;我国工业能源替代弹性和有偏技术进步估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53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53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c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