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区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被征地农民 切入点:就业 出处:《苏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粗放型经济发展,巨大的消费和投资的需求被驱动,从而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城镇化发展的成果并未最大限度得惠及城镇化推进中牺牲最大的被征地农民,特别是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困难,使得失地农民成为现代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互联网和资讯平台地高速发展让我们看到各地因拆迁安置引发的矛盾纠纷案件频频高发,被征地农民已经成为了上访群体的主要力量之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普遍反应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那么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问题将进一步恶化,最终演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论文将以崇川区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年龄段被征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政策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实例分析来研究辖区内被征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并具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的应对措施,为促进解决崇川辖区内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以及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这一课题的研究,事关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实现。
[Abstract]:With the promo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ex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huge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demand is driven, thus generating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However, The fruits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have not benefited to the fullest extent possible from the loss of the largest number of land-expropriated farmer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employment and social security, in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platforms allows us to see the frequent and high incidence of conflicts and disputes caused by demolition and resettlement in various places. The land-expropriated peasant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orces of the petition group and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s attention. They generally respond to problems such as prominent employment contradictions and inadequate social security. These problems cannot be properly solved. Then the problems of land expropriated farmers' social security will further deteriorate and eventually become a major issue affecting so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working-age land-expropriated peasants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hongchuan Distri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 through the policy theory. Comparative analysis, case analysis to study the land expropriated farmers in the area of employ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analyze the causes of contradictions, and targeted to put forwar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land-expropriated peasants in Chongchuan area an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has a bearing on regional social stability,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verall well-off society. The realiza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6;F2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霞;;以服务为导向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3期
2 段敏芳;田恩舜;;我国高校毕业生待就业调查分析[J];统计研究;2010年06期
3 孙仁太;;女性就业结构趋优男女工资差异明显——青岛市女性就业与工资分析[J];中国统计;2010年06期
4 宋洪银;;依靠大项目 实现大就业[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年11期
5 魏凤娟;;河南省困难群体就业创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09期
6 肖塔;未寒;;信息与就业[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10期
7 博卡拉;庄周;;技术与就业[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10期
8 ;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03期
9 ;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11期
10 ;分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J];中国经济景气月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南城;林秋琴;;扩大就业与加快广西发展[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韦祖煜;;扩大就业在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A];2006年“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就业与再就业有关问题的研究[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就业形式的灵活多样化[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5 强欢欢;;南京市新就业人员聚居空间的现状解析[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6 熊盛文;;六管齐下 努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熊盛文;;完善有关政策 促进灵活就业[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方火春;;充分就业的艰巨性及其应对策略[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9 张华;;2005~2020:中国青年就业三大难题与突围之路[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10 刘兴国;;关于我市灵活就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A];江苏省经济法研究会2003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军;本市97.1%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N];北京日报;2007年
2 记者 施耀花;消除“零就业家庭”任重道远[N];白银日报;2007年
3 记者 王树伟;市就业局四项措施打响“消零”战役[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4 周家友 作者系大理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真抓实干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引向深入[N];大理日报(汉);2007年
5 本报记者 顾威;辽宁:17.7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N];工人日报;2006年
6 记者 黄宣传邋彭磊;惠及1.5万就业困难人员[N];湖北日报;2007年
7 朱殿勇;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国家肯定[N];河南日报;2007年
8 采菊;前8个月就业再就业工作势头良好[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首席记者 于航;再添一处下岗再就业基地[N];牡丹江日报;2007年
10 巴达尔湖;兴安盟多措并举推动零就业家庭就业[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红;转型期中国灵活就业及其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吴朝安;社会组织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于学江;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黄红华;统筹城乡就业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李永捷;中国就业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梁策;我国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林霓裳;我国商品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10 崔占峰;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梦晓;政府财政赤字与就业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乔珊;云南省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叶丹;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和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罗欣瑜;公平正义视阈下的苏州市区就业援助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李秀云;河北省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质量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闫修;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7 矫春盼;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福利依赖”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8 王栋;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9 吴睿卿;新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10 洪盈莹;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55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65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