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充足率约束与银行资产组合行为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资本充足率约束与银行资产组合行为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08年
资本充足率约束与银行资产组合行为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徐明东
【摘要】: 1988年发布的资本协议是银行监管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资本监管成为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和国际标准;2003年银监会的成立将中国银行业资本监管由制度建设层面推向了逐步实施阶段。以资本充足率要求为核心的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行为具有哪些影响、多大程度的影响,其影响机制是什么,这种监管方式对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哪些影响,其影响渠道又是什么?这不仅是一系列理论问题,更是一系列现实问题:涉及到在中国银行业正经历市场化改革、银行面临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正在发生改变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以资本充足率要求为核心的资本监管有效性,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如何改善银行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等政策问题。 本文以许多银行往往持有比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更多资本的现实为切入点,通过对资本充足率约束下银行最优资本决策的理论模型和其他国家银行业资本比率变动的经验分析,我们发现银行对资本进行主动管理、外生资本约束内生化是实现有效资本监管的重要条件;出于谨慎性动机银行的最优资本比率受自身战略、监管约束与市场约束的多重影响,反周期性特征明显。中国银行业国有资本的性质是国家信用担保,早期国家以其声誉“入股”的条件下,国有银行资本金的多少只具有一定的会计意义;但国家声誉的提供并不是无成本的,扭曲了银行经营的激励约束机制,引起银行大量的坏账。随着国内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和资本监管的实施,中国银行业资本比率提高较多,但从量上看,即使已经达到了监管要求的国内银行同国际先进银行相比,资本比率仍然较低;从质上看,目前国内银行资本比率的大幅提高主要依赖政策性外部融资渠道,而不是通过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盈利能力改善的内源性融资结果,银行资本管理意识和能力较弱,仍停留在“被动”而非“主动”资本管理阶段。对中国目前而言,资本充足率约束能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限制银行资产的扩张,虽然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除防止破产倒闭的功能外,银行资本的其它三种作用将逐步显现。 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表明,银行资本充足率约束确实能起到限制银行信贷扩张速度的作用,实施初期和受到危机事件影响可能会引起银行的信贷紧缩行为。同时,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并不必然带来银行资产平均质量的提高,这与不同监管体制要求的激励有关。对中国12家微观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资本充足率要求制度显著降低了银行贷款的增长速度,国内资本监管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国内银行尤其是资本水平严重不足的银行信贷增长仍较快,说明了监管者对资本充足率不达标仍然较为宽容,反映了现有经济环境和银行机构质量特征下监管当局更重视不良贷款指标的最优政策选择结果。 银行信贷渠道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周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货币当局、银行部门、中间品部门、最终品部门和家庭的五部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综合传统银行信贷渠道和银行资本渠道,为从各主体行为最优化出发分析银行信贷与经济波动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综合分析框架,并利用该框架探讨了银行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及信贷与经济波动关系的影响,考察了五种外生冲击对银行信贷与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宏观经济含义和对货币政策的政策指导意义。结论显示:资本监管约束在带来银行系统安全性提高的同时,可能是顺周期的,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会放大经济中各变量的波动幅度,降低货币政策的效果;资本充足率监管实施初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紧缩,有效的内生资本约束也会带来银行信贷与经济波动的波动幅度扩大的问题;当银行目标由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市场力量增强,有利于减少银行存贷款、存贷利差以及各实体经济变量的波动幅度;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由于风险权重内生化带来的资本监管顺周期性要求,可能会放大固定风险权重下的存贷款、存贷利差以及各实体经济变量的波动幅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32.1;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云欢;;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5年16期
2 赵翔;刘明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解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唐雅婕;;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J];中国外资;2011年14期
4 凌华薇;温秀;;再融资“紧箍咒”[J];中国改革;2010年Z1期
5 陈磊;黄薇;;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存款保险费率和资本充足率在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中的一致性研究[J];管理评论;2011年08期
6 贺川;刘晓妍;;关于杠杆率监管的逻辑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7 黄静雯;侯占云;;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五大国有银行指导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8 高国华;潘英丽;;房价波动对资本充足率顺周期影响的实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孙冲;;探析《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3期
10 张婧;;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建议[J];辽宁经济;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项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博士郝项超[A];“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斌;;资本充足率对我国贷款和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沈中华;;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沈中华[A];“资本约束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陆军;梁静瑜;;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南晓莉;谷宇;章钦钦;;监管压力下的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行为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李喜梅;;“三性”原则下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其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招商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课题组;许世清;刘勇;;中国银行业运营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敏;张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研究——来自2006-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的证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周春晓;梁世杰;;我国金融风险成因及防范[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10 宗良;陈静;;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变革与展望[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茹;[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杜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本报记者 傅苏颖;[N];证券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潘红敏;[N];证券日报;2008年
5 CBN记者 韩婷婷 周静雅;[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傅苏颖;[N];证券日报;2009年
7 记者 李彬;[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记者 聂伟柱;[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记者 聂伟柱;[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李倩;[N];金融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明东;资本充足率约束与银行资产组合行为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侯启娉;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制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叶立新;巴塞尔新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4 罗怀家;金融全球化下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李晓文;资本充足率对信贷和经济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熊继洲;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再造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刘亮;商业银行信贷亲周期性及其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8 宋德社;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国际合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乐宜仁;银行危机的社会学解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祁绍斌;《巴塞尔协议Ⅲ》与中国银行业监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望;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与资本充足率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路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丁晓娟;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4 任明(丰刀女);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监管下的贷款紧缩效应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赖晓永;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有效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高伟;巴塞尔协议的演变与我国银行资本监管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周苗苗;《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8 柳淑丽;我国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季丰;论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10 胡芳;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资本充足率约束与银行资产组合行为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72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