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网络影响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其培育路径
本文选题:城市群协同发展 + 空间经济网络 ; 参考:《现代管理科学》2016年06期
【摘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阶段的重点任务,其关键是通过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文章首先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梳理了当前城市群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三大落差"问题;其次,在剖析空间经济网络内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其影响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政府构建空间经济网络,保障其经济效应有效发挥的培育路径,为破解城市群协同的"三大落差"问题以及探索中国城市群发展模式提供启发。
[Abstract]:It is the key task of China to promote the new urbanization at present, and the key 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Firstly, taking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combs the "three big gap"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urban agglomer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spatial economic network, The mechanism of its influence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s expound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government to construct spatial economic network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exertion of its economic effect is put forward. It provides inspiration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ree big gap" of urban agglomeration cooperation and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hinese urban agglomerat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空间经济学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号:13&ZD166)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京津冀协同战略背景下天津科技金融发展路径与创新研究”(项目号:TJYYWT15-018)
【分类号】:F29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翠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组建大型城市群[J];城乡建设;2002年10期
2 吴永保;;产业集聚是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核心要件[J];学习与实践;2002年04期
3 本文课题组;;打造武汉城市群 从城市路网谈武汉及周边城市群[J];学习与实践;2002年05期
4 叶金生;;关注武汉城市群问题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2年05期
5 马志强;论我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及特色[J];经济经纬;2003年06期
6 杨飞华;论城市的发展与经营城市[J];江西建材;2004年02期
7 ;110个城市严重“脱水”抗旱主战场已从农村转向城市[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34期
8 葛志玉;;中国城市:如何找回个性与灵魂?[J];科学咨询;2004年11期
9 张昆仑;以“大金融”运作打造中原城市群[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10 方元;打造城市群——安徽奋力崛起的选择[J];安徽科技;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清平;;建设沿海城市群是广西重要的增长极[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2002—2004)[C];2002年
2 郭省;;精心构筑以石家庄为龙头的冀南城市群 为建设沿海强省发力领跑[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饶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琳;魏溯华;姜迎;;城市群推动辽宁城乡经济中的发展[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贺素莲;;紧凑理念下的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布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叶奇;陈文海;;大长株潭、“3+5”城市群的一体化规划与发展共赢[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7 陈群元;尹长林;;我国城市群不协调发展现象的探析[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8 高惠瑛;冯启民;贾婧;;城市群交通安全应急系统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发曾;刘静玉;;我国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基础与实践[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程成;;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生 刘洋;第6城市群观念深入人心 进一步发展凭藉金融合作[N];国际金融报;2004年
2 李們;金融创新:第6城市群二次腾飞的引擎[N];国际金融报;2004年
3 汪阳红;由“支配”“控制”到“协调”[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4 李慧芳邋袁才华;长株潭城市群的3+5概念[N];国际商报;2007年
5 林世雄;海西城市群具有很强的先天竞争力[N];福建日报;2008年
6 ;中国30个城市群:两极分化仍将继续[N];湖北日报;2008年
7 周华平;长株潭城市群将体现湖南个性[N];湖南经济报;2008年
8 记者 林妍;巨型城市群加速中部崛起[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记者 岳冠文;长株潭跻身15个达标城市群[N];长沙晚报;2012年
10 周海波 张明海 钟晓晴 杨国庆 孔芒 张_g希;看川南城市群转方式[N];四川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方舟;城市网络的空间有向测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刘畅;产城融合目标下京津冀城市群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姜寒雪;城市“群租”现象治理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刚;长株潭城市群社区休闲体育设施现状及需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春雷;城市群视阈下“联合政府”内的合作方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白晨曦;智慧城市的本质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7 吴朋珊;当城市遇见微电影—城市微电影发展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8 钟绵生;山东省东部城市群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乐;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与用地经济效益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10 高红丽;成渝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28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828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