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绿色发展管理的中印比较

发布时间:2018-05-26 17:33

  本文选题:两维三要素交互作用 + 中国和印度 ; 参考:《经济体制改革》2016年05期


【摘要】:当今,绿色发展已成为人类顺应全球变化的重大共识,中印作为有影响力的人口大国,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对两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中印在绿色发展模式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各具特点。本文建构了绿色发展管理的二维三要素交互作用模型,即影响绿色管理源头的文化,绿色管理表征的技术、绿色管理保障的制度外维,作为管理本体的绿色个人、绿色企业与绿色政府内维,交互作用。运用该模型重点对中印绿色发展基础、发展模式、发展动力、运行监管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中印双方应在挖掘生态文化本源、"漂绿"产业结构、构筑绿色城乡、培育发展动力、完善绿色政策、创新运行机制等方面,共享经验与教训,创新互鉴,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Abstract]:Nowadays, gree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major consensus of human beings to adapt to global change. As an influential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China and India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both countries and even the whole world. China and India in the green development model has both similar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wo-dimensional three-element interaction model of gree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namely, the culture that affects the source of green management, the technology of green management representation, the institutional dimension of green management guarantee, and the green individual as the management ontology. Green enterprise and green government internal dimension, interaction. Using this model, the green development foundation, development model, development motive force and operation supervision of China and India are compared. This paper holds that China and India should shar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in the aspects of tapping the origin of ecological culture, "floating gr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constructing gr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cultivating development motive force, perfecting green policy, innovating operating mechanism, etc. Contribute to global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川甘青毗邻藏区生态和农牧民生计双重困境调查与应对研究”(16BMZ073)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川甘青结合部生态困境调查与破解对策研究”(SC15B055)
【分类号】:F135.1;F124;F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琳;罗秀豪;;广东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7期

2 ;生态立市 绿色发展[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2年04期

3 ;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成立[J];新湘评论;2012年21期

4 蒋南平;向仁康;;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若干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5 王婧;;浅析绿色发展中的区域核心竞争力[J];改革与开放;2014年12期

6 ;首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获奖名单[J];中国绿色画报;2009年03期

7 ;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获奖名单[J];中国绿色画报;2010年12期

8 ;第三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贺信[J];中国绿色画报;2010年12期

9 ;第三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 第三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主席台贵宾风采[J];中国绿色画报;2010年12期

10 ;第三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颁奖盛典[J];中国绿色画报;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军;卢艳玲;;中国绿色发展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郝栋;赵建军;;中国绿色发展道路探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姜虹;;我国绿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人良;陈小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5 赵建军;卢艳玲;;中国绿色发展浅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6 冯莎莎;;世界主要国家绿色发展进程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7 郝栋;;中国绿色发展下的产业升级[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赵建军;;绿色发展与企业转型的创新模式[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陈文玲;;第七章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A];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C];2013年

10 苏铭;;第八章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A];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游本根 周兵;让“绿色发展”理念进村入户[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2 记者 范文举;听取《生态立省与青海绿色发展》专题讲座[N];祁连山报;2010年

3 张颖;创新机关党建实践 服务闽北绿色发展[N];闽北日报;2012年

4 本报评论员;绿色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行动[N];鸡西日报;2011年

5 记者 马昭;强化环评把关 促进绿色发展[N];西安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张志锋 禹伟良 申琳 刘鑫焱;扎实走出绿色发展之路[N];人民日报;2012年

7 本报评论员;毫不动摇地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N];鸡西日报;2012年

8 记者 周彰军 通讯员 张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共建共享绿色湖南[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9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志青;奥巴马将推行绿色发展[N];东方早报;2012年

10 梁睿;企业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N];经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郝栋;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朱昶;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及其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永杰;宁夏回族聚居限制开发生态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及模式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2 薛雨静;基于绿色发展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

3 冯潇然;河北省工业绿色发展问题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年

4 付晗宁;论绿色发展观[D];东北大学;2014年

5 张攀攀;武汉绿色发展的综合评价与路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6 陈璋;绿色发展责任担当问题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钟元邦;绿色发展责任实现路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徐亭;绿色发展责任可能性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吴茵茵;“美丽中国”视野下的绿色发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10 张东;生态文明视阈下企业绿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38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1938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1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