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农民工逆城市化的实践及反思
本文选题:城市化 + 逆城市化 ; 参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年02期
【摘要】:对于当代中国农民工展现出逆城市化流动,国家开辟了制度通道,在城市社会"推力"和农村社会"拉力"的联合作用下,农民工"离城返乡"的理性行为得以发生、发展。逆城市化蕴含着一套完整的以国家、社会以及个体三方为支点的实践逻辑。在这种独特的实践逻辑的作用下,逆城市化的本土实践表现出不同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图景。当代中国的逆城市化呈现出从短暂临时步入持久常态,从被动离城进入主动返乡,从单向迁移转为双向互动的演变趋势。逆城市化将全面介入到主流城市化战略当中去,并对当代中国城市化产生深远影响。
[Abstract]:For the migrant work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flow of anti-urbanization has been displayed, and the country has opened up a system channel.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push" of urban society and "pull force" of rural society, the rational behavior of migrant workers "leaving the city and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 has taken place and developed. Inverse urbanization contains a complete set of practical logic with the country, society and individual as the fulcrum. Under the action of this unique practice logic, the local practice of counter-urbanization shows a different prospect of anti-urbanization from that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Europe and America.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trend of reverse urbanization is from temporary to permanent, from passive to active return, from one-way migration to two-way interaction. Reverse urbanization will be involved in the mainstream urbanization strategy, and will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urbaniz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编号:13&ZD043)
【分类号】:D412.6;F29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奔;;逆城市化,新型城乡的雨露阳光[J];理论参考;2010年02期
2 ;“逆城市化”.现象已悄悄在中国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城乡间出现[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16期
3 姚伟杰;万鲁宁;;城市化大潮中的“逆城市化”现象[J];宁波通讯;2012年02期
4 李芮;郭一娜;青帝;;“逆城市化”缩小英国城乡差距[J];共产党员;2012年04期
5 军刀;;“逆城市化”的指向与愿景——新型城乡的七大特征[J];理论参考;2010年02期
6 海夫;石兰英;;车子+房子:“逆城市化”两大动力——专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J];理论参考;2010年02期
7 刘义昆;;“逆城市化”现象的多重启示[J];创造;2010年10期
8 叶雷;;逆城市化:虚设的忧虑还是美丽的转身?[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年11期
9 俞路;邱显平;;转轨以来的俄罗斯城市化进程研究[J];俄罗斯研究;2006年02期
10 陈伯君;;“逆城市化”:一个美丽的转身[J];理论参考;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锋军;李玉东;张君卿;;我国当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2 邸加萍;;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伯君;“逆城市化”的力量[N];财经时报;2007年
2 成都社会科学院 陈伯君;“逆城市化”助推村镇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安人和;“逆城市化”提前出现值得重视[N];河北日报;2010年
4 郭文婧;逆城市化:虚设的忧虑还是美丽的转身?[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5 钟言;应加强对“逆城市化”现象的关注[N];中国建设报;2010年
6 谭俞雄;“逆城市化”并非逆流而动[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7 焦家良;在逆城市化背景下应重构新型农民队伍[N];贵州政协报;2011年
8 全国政协委员 焦家良;在逆城市化背景下应该重构新型农民队伍[N];人民政协报;2011年
9 全国政协委员 焦家良;“逆城市化”背景下应重构新型农民队伍[N];河北日报;2011年
10 朱迅W,
本文编号:2083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08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