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城镇体系结构形成的关联特征及空间表现
本文选题:河流 + 城镇体系结构 ; 参考:《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01期
【摘要】:基于相互作用视角分析了河流与城镇体系结构形成的关联特征及空间表现。河流作为重要自然要素,与城镇体系结构的形成演变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并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数量结构来看,城镇依河流呈非均衡集中分布格局;2规模结构方面,城镇对河流依赖随规模递增而增强,且大城市分布与河流等级、区位密切相关;3职能结构方面,沿河城镇职能具有河流属性特征,且区域中心城市或综合性城市多沿河分布;4空间结构方面,河流引导沿岸城镇空间布局分异,改变中心地空间布局理论结构,且引导沿岸城镇空间体系呈现出点—轴、双核等结构模式。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of river and urban system structure. As an important natural element, rive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urban system structure, and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space. In terms of the scale structure of cities and towns, the dependence of cities on river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cal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large citi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river grade, location and functional structure. The urban function along the rive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 attribute,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regional central city or the comprehensive city distributes along the river. The river guid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oastal towns and changes the theoretical structure of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central land. The spatial system of coastal cities and towns presents a point-axis, dual-core and other structural pattern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790035)
【分类号】: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靳怀X>;;中国古代城市与水——以古都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仇立慧;;隋唐时期都城选址迁移的资源环境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2 张钰敏;殷淑燕;;安康地区历史时期水旱灾害与城市迁移重建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6期
3 郑晓云;邓云斐;;古代中国的排水:历史智慧与经验[J];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仇立慧;古代黄河中游都市发展迁移与环境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燕;古代黄河中游环境变化和灾害对于都市迁移发展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小会;城市人工湖的生态设计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严浩伟;明清河西地区水与城镇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宇;明清时期兰州地区水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徐丽娟;中国古代都城自然适应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6 冯媛;伊通河对长春城市空间布局演变的影响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戈斌;;浅谈绘画的时间与空间表现[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9期
2 崔大树;傅璀;计艳;;物流产业的空间表现及其动力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经济论坛;2010年02期
3 贾江伟;;《消费者报告》2014年度最佳车型榜单[J];产品可靠性报告;2014年04期
4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妍豪;孟欣;;论建筑的平面与空间[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顺兴;数字公共艺术的“场”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晖;随势赋彩与山水画的空间表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韩毅;雕塑空间表现形式的研究和探索[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3 李超;试论任传文风景画空间表现特征[D];安徽大学;2013年
4 王亭亭;室内廊空间在设计中的应用与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郑宣彪;论雕塑的空间[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玮童;插画的空间表现与构建方式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3年
7 郭金平;中学中国画空间表现的教学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文艳;绘画构图的空间形态与意蕴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何欣;“空间涂饰”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10 赵识帆;地利·人和—调和多方矛盾的空间设计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96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096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