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环境效率的我国西部城市绿色发展分析与评价——以甘肃省主要城市为例
本文选题:城市绿色发展 + 绿色发展效率 ; 参考:《兰州学刊》2016年03期
【摘要】:绿色发展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延续,对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西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资源环境消耗强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诉求的增加不断提高,然而西部城市又大多位于环境脆弱区域,绿色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经之路。文章结合以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我国西部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甘肃省主要城市为评估案例,对1985年—2010年间甘肃省主要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并讨论其资源环境绿色发展的优化潜力,分析甘肃省主要城市未来绿色发展的关键要素发展方向,为甘肃乃至西部城市的绿色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Abstract]:Green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ntinuation of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also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at presen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ities in China lags behind, and the intensity of urba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onsump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most of the western cities are located in the fragile areas of the environment. Gree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and only way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iti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urban social-economic-natural complex ecosystem and the method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odel of urban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in western China, and takes the main cities of Gansu Province as an evaluation case.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gree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the main cities in Gansu Province from 1985 to 2010, discusses the optimization potential of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cities in Gansu Province in the future. It provides some data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Gansu and even western citie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部贫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CJY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行[J];青海科技;2010年01期
2 ;2009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节选)——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J];青海科技;2010年01期
3 范波涛;;争当清洁能源示范区 争做绿色发展排头兵[J];前进;2010年11期
4 刘燕华;;关于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若干问题的战略思考[J];中国科技奖励;2010年12期
5 冯之浚;;依靠自主创新 促进绿色发展[J];科学学研究;2011年01期
6 王毅;;厘清“绿色发展”理念[J];北京观察;2011年06期
7 ;刘顺达:为绿色发展鼓与呼[J];国企;2011年07期
8 赵建军;杨发庭;;推进中国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及路径[J];城市;2011年11期
9 杨皓然;;青海省绿色发展绩效考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攀登;2011年06期
10 王凯;;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J];广西经济;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栋;赵建军;;中国绿色发展道路探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姜虹;;我国绿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人良;陈小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4 赵建军;卢艳玲;;中国绿色发展浅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5 冯莎莎;;世界主要国家绿色发展进程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6 郝栋;;中国绿色发展下的产业升级[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赵建军;;绿色发展与企业转型的创新模式[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陈文玲;;第七章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A];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C];2013年
9 苏铭;;第八章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A];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C];2013年
10 陈文玲;;第九章 中国加快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相关建议[A];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着力推动绿色发展[N];青海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善业;我市绿色发展跻身全国先进[N];韶关日报;2009年
3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与全球研究中心副主任 高志凯;绿色发展是硬道理 软道理 巧道理[N];证券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卜海涛;绿色发展生态立省[N];中国财经报;2010年
5 州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 覃章梁;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绿色繁荣[N];恩施日报;2010年
6 许建玲;对青海推动绿色发展的认识[N];格尔木日报;2010年
7 中共湖南省邵阳市委书记 童名谦;以“四化两型”推动绿色发展[N];人民日报;2011年
8 黄孔森 中共常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推进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工业[N];衢州日报;2011年
9 遂文宣;遂宁市政协 聚智汇力助推绿色发展[N];四川政协报;2011年
10 Tae Yong JUNG 全球绿色发展研究所执行副主管;亚洲在绿色发展方面更具优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郝栋;绿色发展道路的哲学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璋;绿色发展责任担当问题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钟元邦;绿色发展责任实现路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黄承梁;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企业绿色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许景浩;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绿色发展与项目投资决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5 刘先成;我国航运业低碳绿色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罗永军;秦皇岛市绿色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玉梅;促进绿色发展的消费税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00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10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