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下国际资本流动态势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投稿:孔腋腌 www.we
本文关键词:金融风暴下国际资本流动态势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金融风暴下国际资本流动态势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投稿:孔腋腌
引言美国金融风暴爆发后,全球资本流动总量趋紧,中国也未能摆脱国际资本流入减少的困境。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悲观预期及市场资金匮乏的影响,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下滑趋势明显,并于11月创下了年内单月新低;证券投资的顺差…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油田企业自身的长足发展,油田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广大职工的思想观念、职业素养及个性特点都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个体化特点,这对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是一大挑战和考验。基于这些认识…
一、从六省市经济运行看当前宏观经济走势*2009年1月,为了更加切实地了解把握当前国内经济走势和宏观调控情况,我们在上旬分赴辽宁、河北、上海、江苏、安徽、山东6个省市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涉及这6个省市的办公厅、金融办、发改委、经委、财政厅等共计100…
作者:杨海珍李银华赵艳平李晶
管理评论 2009年05期
引言 美国金融风暴爆发后,全球资本流动总量趋紧,中国也未能摆脱国际资本流入减少的困境。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悲观预期及市场资金匮乏的影响,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下滑趋势明显,并于11月创下了年内单月新低;证券投资的顺差规模预计也将下降。同时,外汇储备增速开始放缓,9月、10月外汇储备增加值连创年度新低,外汇储备增加值从6月份起持续5个月低于当月外贸顺差和FDI之和,且差额在扩大,显示国际短期资本有回流迹象。预计2009年全球资本主要表现为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中国经济将因此会受到哪些冲击和影响?未雨绸缪,中国应采取哪些应对政策以减轻或者化解其影响?这是当前学术界和相关管理层极为关心的问题。 针对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影响,如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汇率、通货膨胀影响的学术研究为数不少。关于国际资本流入能否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存在分歧,Bosworth(1999)以58个发展中国家1978-1995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结果表明国际资本流入带动了这些国家的投资,进而推动了经济增长;而Feldstein(1980)、Mody(2005)分别以1960-1974年间OECD国家和1979-1999年间60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一国的投资主要依靠本国的储蓄,外资流入对投资的影响不大。还有学者(Borensztein,1998; Oliva et al.,2002; Alfaro et al.,2004)讨论了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研究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对于国际资本流动与汇率的关系问题,Goldfajn(1997)考察了资本流动对汇率稳定性的影响,认为资本突然流出,会导致本币大幅贬值,使国际收支平衡难以为继;Lartey(2006)通过建立两部门一般动态随机均衡模型检验了小型开放经济体中,资本流入的增加与汇率变动和资源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本流入会加大一国实际汇率升值压力。对资本流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普遍认同资本流入会加大一国的通货膨胀压力,流出则具有反通胀的作用(杨海珍等,2000;汪小亚,2001)。本文着眼于美国金融风暴下国际资本流动的态势和发展趋势,考察国际资本流动的未来可能变局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引导和管理资本流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全球及中国国际资本流动态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资本流动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仅在2001年由于全球经济下滑,全球资本流动突然回落。但2002年一反颓势,全球资本流动重新回暖并一直保持增长态势。据IMF估计,2008年全球资本流动规模仍可以达到16773亿美元。在2007年至2008上半年,全球流动性过剩、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大量国际资本涌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驱使这些国家出现一片繁荣的经济景象,资产价格虚高、通胀压力不断上涨。IMF统计2007年发展中国家私人资本净流入6800亿美元,是历史记录2005年的2倍还多。但是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进入2008年8月,这种势头开始逐渐转向。主要由于各国流动性骤然紧缩,欧洲货币市场拆借利率大幅上升,投资者风险偏好程度趋于保守。那些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套利机会的对冲基金,也因为流动性紧张和去杠杆的操作弃新兴市场而去。就目前局势而言,虽然美国金融风暴造成的影响尚未见底,各国实体经济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普遍经济收缩、失业增加,投资、消费及出口同时下降。新兴市场的经济预期同样放缓,IMF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期下调至2.2%,预示着世界经济将进入衰退。近期,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的格局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 2008年受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短缺和信贷紧缩,新兴市场货币贬值预期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国际资本已经有从发展中国家回流至发达国家的趋势。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已经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虽然各国央行联手向市场注资,美联储大幅降息,部分金融机构被收归国有,但这些积极的措施对解决投资消费信心不足、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并不一定能立即奏效。随着全球经济进入衰退,预计2009年全球资本流动规模将有所萎缩,资金竞相流入新兴市场格局难以实现,回流发达国家本土的势头或许将延续下去。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全球证券投资波动可能更加剧烈。 就中国而言,从2000年至今,“双顺差”的格局已经连续维持了9年。但与往年相比2008年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经常项目顺差保持与2007年基本持平,下半年出口放缓不容乐观。第三季度,出口增速回落,但进口增速回落更快,导致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与之前出口快速增加形成的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激增,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货币供给带来经济通胀压力加大不同,由于进口减少带来的顺差扩大是国内需求下滑、经济降温的信号。另一方面,2008年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有所下降。就外商直接投资而言,进入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悲观情绪影响,实际利用外资下降趋势明显,于11月创下年内新低。这似乎也预示着随着金融风暴向实体经济扩散,外部经济恶化已经影响跨国企业来华投资的需求。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上半年表现为2007年同期的净流出的3.5倍,达333亿美元,国内企业充足的资金实力使“走出去”战略继续得以有力推进。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中国对外证券投资回流增加,同时外国对华证券投资流入大幅缩水,上半年证券投资呈现净流入的态势,顺差额已达198.2亿美元,超过了2007年全年的186.7亿美元。 在未来一年,中国的“双顺差”仍将维持,但无论是经常项目还是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程度都会有一定缓解,打破单边升值的人民币汇率有助于经常项目下外汇资产藏“汇”于民,官方外汇储备增速放缓;货物贸易方面,进口和出口都会下滑。对外证券投资及QFII将继续2008年回流的态势,但在世界经济可能出现大变局的情形下,资本流动的规模与流向或将更为多变,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总体可能转为逆差;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低迷之势将维持到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加大,将扮演缓解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的重要角色。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 如果要针对国际资本流动新态势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做出合理判断,就要从资本流动历史周期中,找出其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一般规律。本文选取的数据样本是中国1982年到2007年的年度数据,在建立的3个VECM模型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讨论私人资本净流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从长期和短期不同侧面全面剖析两者的相互影响关系。 考察的变量包括私人资本净流动、实际GDP增长率、实际汇率和通货膨胀率。其中将私人资本净流动细分为长期私人资本净流动和短期私人资本净流动,各变量的涵义及其表示见表1。 表1 变量表示和意义作者介绍:杨海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银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赵艳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190)
引言美国金融风暴爆发后,全球资本流动总量趋紧,中国也未能摆脱国际资本流入减少的困境。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悲观预期及市场资金匮乏的影响,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下滑趋势明显,并于11月创下了年内单月新低;证券投资的顺差…
引言美国金融风暴爆发后,全球资本流动总量趋紧,中国也未能摆脱国际资本流入减少的困境。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悲观预期及市场资金匮乏的影响,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下滑趋势明显,并于11月创下了年内单月新低;证券投资的顺差…
引言美国金融风暴爆发后,全球资本流动总量趋紧,中国也未能摆脱国际资本流入减少的困境。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悲观预期及市场资金匮乏的影响,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下滑趋势明显,并于11月创下了年内单月新低;证券投资的顺差…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本文关键词:金融风暴下国际资本流动态势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4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1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