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航空客流的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网络结构与演化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apid urbanization have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export-oriented relations in Chinese cities and chang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foreign relations in Chinese cities. The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urban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organization law need a new and comprehensive network perspective to investigate. Air transportation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es at present, which embodies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es and is a suitable tool for the study of urban networks. This paper takes the air passenger transport connection of Chinese cities as the index to measure the urban relationship, draws lessons from the concept of 2-mode network in the analysis of social network, and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law of the net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three-center structure of Beijing-Shanghai-Guangzhou in the external contact network of Chinese cities. Outside the central city, the western cities are rising rapidly, reflecting the trend of network diversification. In addition, the main objects of Chinese cities' external relations gradually shift from Southeast Asia to East Asia, and show a network structure with Seoul as the core.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ansion of Chinese cities' external relations is mainly to strengthen regional internal rel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ontinental relations lags behin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犹他大学地理系及公共与国际事务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29001)
【分类号】:F29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玉明;制约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四大障碍[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17期
2 闫晓虹;6000家化工企业威胁中国城市[J];生态经济;2004年06期
3 ;《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前沿问题》正式出版发行[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5期
4 ;新年回放:2004作客本刊的中国城市[J];中国城市经济;2005年01期
5 ;《中国城市批判》批判中国城市[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04期
6 大海;;2006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城市[J];大陆桥视野;2006年10期
7 刘恒;;通往中国城市的秘密小径——评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7期
8 ;重视建设中国城市的城市品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04期
9 ;“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活动启动[J];国际人才交流;2010年09期
10 ;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J];工程与建设;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林;;构建服务型的中国城市治理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顾朝林;;论中国城市持续发展研究方向[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3 侯全;李思名;;空间重构中的中国城市与冗余通勤:以上海和广州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庆洲;;迎接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之春天[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5 王伟;吴志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王伟;吴志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钱振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治理体系:理论阐释与行动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付宝华;;城市主题文化乃中国城市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强动力[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9 Wangwei;伊文;;破产底特律给众多中国城市拉响警报[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7期(总第328期)[C];2013年
10 王沣;陈川;朱光耀;卓娜;郭璨;;全球性城市的多样化发展与中国城市的应对[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建;第二届中国城市民营经济活力调研启动[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2 司欣;我市跻身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N];咸阳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舒;本溪跻身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N];本溪日报;2012年
4 欣闻;西安等28个中国城市上榜[N];西安日报;2012年
5 记者 段丽茜;我省举行2013产业中国城市高端会议[N];河北日报;2013年
6 陆文军 周琳;违法建筑成中国城市顽疾 拆违艰巨性远超想象[N];中华建筑报;2014年
7 记者 白旭 吕秋平 张旭东 魏圣曜;从苦难到觉醒:一座中国城市的一战记忆[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8 本报记者 郝日虹;探索中国城市治理“密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记者 江萌 通讯员 童颖;普华永道发布中国城市竞争报告[N];湖北日报;2014年
10 傅刚;当代中国城市:孤独的前行者[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廖加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治理模式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唐忠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城市社会整合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蒋盈;游憩需求视野下的中国城市游憩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孔令平;1930年代韩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城市形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王仕军;增量自治:治理视角下的中国市制创新[D];四川大学;2005年
5 赵明霞;基于实证分析的中国城市适度规模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6 郑美丽;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中国城市网络格局与特征[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7 徐永锋;基于城市文化的中国城市品牌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7年
8 王鹤;缩小中国城市、农村差距的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4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524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