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渠道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3 00:28
【摘要】:近三十年来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这既要归功于RD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也要归功于技术创新源的多样化发展。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相比,相关研究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技术创新源的多样性是技术创新过程的重要特征,但有关技术创新源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2006年以来,我国开始强调对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源的系统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技术创新渠道源的有效性和产出率。首先,根据技术创新动力源理论和职能源理论,构建了技术创新渠道源的研究框架;然后,对不同产业技术创新渠道源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产业差异的内在机理;最后,将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与技术创新渠道源的研究结合起来,在技术创新渠道源视角下分析了企业规模及所有权类型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为: ①构建了技术创新渠道源的研究框架。本文以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为研究背景,假定制造商、供应商、用户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在一个产业领域内同时存在,进而构建技术创新渠道源的研究框架,具体包括内部RD、技术转让、技术溢出和用户创新反向传播。其中,内部RD、技术转让和技术溢出具有技术推动效应,用户创新反向传播具有需求拉动效应。此外,技术转让包括国外技术转让和国内技术转让,技术溢出包括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所有权企业之间的技术溢出,用户创新反向传播包括国外用户创新反向传播和国内用户创新反向传播。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究表明,上述各类技术创新渠道源都是有效的,这说明本文提出的技术创新渠道源研究框架及其前提假定是合理的。 这一框架是对技术创新动力源理论和职能源理论的扩展。技术创新动力源理论的技术推动观点、需求拉动观点和推拉观点对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有不同的表述,但三种观点都认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制造商。技术创新职能源理论认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多样性,在一些领域是制造商,在另外一些领域是供应商或者用户。两种理论均未关注这样的情形:制造商、供应商、用户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在一个产业领域内同时存在。本文的研究弥补了上述不足。 ②在同一类型产业技术轨道下分析了不同产业技术创新渠道源的差异。本文应用技术创新渠道源的研究框架,根据信息粘性分析技术创新主体对本地信息的偏好以及这种偏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而对科技型产业技术轨道下不同产业技术创新渠道源进行比较分析,并分析造成这些产业差异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我国不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渠道源的有效性和产出率存在差异,这归因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对原创性内部RD的重视程度、国内技术水平、国外用户与国内用户的相对比例等产业特征。 这一研究是对Pavitt分类模型的扩展。Pavitt将产业技术轨道分为供应商主导型产业、规模密集型产业、专业供应商型产业和科技型产业四种,并激发了这一领域的大量研究。技术来源是产业技术轨道重要的影响因素和特征测度,Pavitt的分类模型定性地描述了各种产业技术轨道的主要技术来源。不过,Pavitt的分类模型以及相关研究均未回答这样的问题:在相同的产业技术轨道下,不同产业部门的技术来源是否存在差异?此外,Pavitt的分类模型以及相关研究均以国内市场假设为基础,强调国内市场产业间联系,没有考虑国外市场。本文的研究弥补了上述不足。 ③分析了企业规模及所有权类型对技术创新渠道源的影响。本文应用技术创新渠道源的研究框架,通过技术创新渠道源有效性和产出率的比较分析,研究企业规模和所有权类型两个影响因素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究表明:不同规模的企业技术创新渠道源的有效性和产出率存在差异,这归因于内部RD能力、技术创新偏好、技术差距、技术应用水平等因素;不同所有权类型的企业技术创新渠道源的有效性和产出率存在差异,这归因于三资企业的分厂效应和母公司效应、技术差距、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行政色彩等因素。 关于企业规模及所有权类型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现有文献没有从技术创新渠道源的多样性这一新视角进行研究。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企业规模及所有权类型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这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将技术创新等同于内部RD,研究企业规模及所有权类型与内部RD的相关关系。另一类是研究企业规模及所有权类型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这类研究关注企业规模及所有权类型与专利或新产品的相关关系,没有考虑技术创新渠道源的性质和特点。本文的研究弥补了上述不足。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24;F27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平;邹志勇;李传军;;我国造纸产业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演变与技术进步[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5期

2 ;Simon Dale出任SAP亚太及日本区技术创新部负责人[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1年08期

3 江旅安;;技术创新——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J];科技与企业;1997年06期

4 田成龙;田隆;李娜;;试论法律制度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5 ;曼罗兰一键式全自动换版装置(autoprint APL)荣获第七届InterTech~(TM)技术创新奖[J];今日印刷;2011年09期

6 刘小帆;张恒达;郭祯祥;;论小麦加工技术创新[J];农业机械;2011年23期

7 施增辉;;广州轻机获2011年度杰出技术创新奖[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1年04期

8 刘舒佳;;当企业遇上2.0[J];信息方略;2010年17期

9 孙志安;;务必重视技术创新[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年13期

10 李旺;;以文化创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琳;;技术创新理论演化研究(摘要)[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本玲;;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勇;周振;;论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巴特;;“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重点和主流[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殷浩;;新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殷浩;;新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A];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8 ;抓好技术创新 促进技术进步[A];全国纺织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交流材料汇编[C];2004年

9 方丽;;企业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10 房东升;孔平;丁春红;;企业的“矛”和“盾”——浅谈知识产权与企业技术创新[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路平;以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N];广东科技报;2009年

2 记者 华谦;做大企业规模 增强企业实力[N];平顶山日报;2006年

3 王晓阳;技术创新是第一要务[N];中国化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刘方斌;化工节能技术创新要走好两步棋[N];中国化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徐彦泓 韩凤凤;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N];中国建材报;2005年

6 廖志鹏;另眼相看技术创新[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7 梁岩森(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本文仅代表个人研究观点);优化税制结构 推动产业和技术创新[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薛福康;揭示技术创新的规律[N];光明日报;2005年

9 魏双林;技术创新使“精信”常新[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静宇;三星 技术创新助推名牌战略[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伟;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范世涛;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段云龙;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制度结构作用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浩;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卫东;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选择[D];厦门大学;2002年

6 杨晶晶;经济开放促进技术创新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张子峰;公司治理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孟祥红;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测度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王齐;环境管制促进技术创新及产业升级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徐平;中石油集团自主创新机制及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磊;科学技术社会学视角下的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周晶;创新投入能否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D];中山大学;2008年

3 卢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张玲;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府扶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周小玲;环境规制对我国造纸产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周惠珍;企业R&D投入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7 任义权;中小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谭鑫;基于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转型与成长过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9 林国华;技术创新与福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10 刘艳红;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95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595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1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