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协调框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
发布时间:2020-04-17 04:50
【摘要】:全球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随着对外贸易在全球经济总产出中的比重和国际间资本流动规模的增长,经济开放国家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全球的经济情况。全球化趋势对货币政策赖以操作的金融环境产生了强大的作用,各国的中央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然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作为一国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就必须从全球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货币政策的调控框架,将国内的需求管理上升到基于全球的需求管理,从基于国内的政策设计上升到基于全球的政策设计。 在全球化的需求管理下,货币政策的调控变得更复杂、更广泛、更困难,一国的中央银行必须正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问题。一方面国内的政策必须考虑到经济开放的影响,货币政策既要维持经济的内部均衡,又要保证经济的外部均衡。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实现内外均衡时的效率不同,不同的政策搭配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另一方面,政策的国际协调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封闭经济的条件下,由于资本、商品、劳动力等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因此一国的货币政策不会有溢出效应,同时本国的货币政策也很少受到外国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但是事实上,完全封闭的经济是不存在的,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大大加强了各国宏观经济之间的联系,各国的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一个经济对外开放的国家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本国的政策会对外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哪些影响,国外的货币政策又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本文首先界定了研究的范畴,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相关概念出发,明确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概念以及其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其次分析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前提条件、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目标、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内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形式、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模式以及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原则。从中央银行的角度,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文中也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进行了分析。本文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的现状。从米德的相互依存理论入手,介绍了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模型、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以及哈马达模型、两国博弈模型等,并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方案理论、货币政策的逆效合作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本文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对来自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是否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产生何种影响以及影响的传递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1)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产出存在溢出效应,但这种效应主要是一种短期的影响,集中在前3个月,在3到8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脉冲值围绕0波动,而在8个月之后基本上没有影响。从影响的方向上看,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是一种负向的影响,即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带来中国产出的短暂增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带来中国产出的短暂减少。 (2)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通胀水平存在溢出效应。当美国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会上升,这种上升在前3个月达到峰值,之后就逐月下降,但是这种正的影响在长期一直存在。 (3)美国货币政策冲击通过政策渠道传导溢出效应,这里的政策渠道有两层含义,分别是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本文的研究显示,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利率有正向的影响,脉冲值在4个月达到顶峰,在10个月后基本稳定。从方向上看,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是正的,即美国加息中国也会随之加息。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的货币供给量也存在正的影响,脉冲值在7个月达到顶峰。这意味着当美国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反而是上升的。对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的检验结果发现,中国虽然实行的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策略,但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并不强。中央银行的国内净资产变动的波动率和国外净资产变动的波动率之间负的相关性不断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对美国货币政策的一种被动调整。 (4)美国货币政策冲击通过贸易渠道传导溢出效应。美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对中国的进口存在一个正向的影响,维持期达到了16个月。在存在影响的16个月中,脉冲值虽然呈现了一个下降的趋势,但波动是比较剧烈的。从影响的方向看,在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刺激下,中国的进口会减少。在美国紧缩的货币政策刺激下,中国的进口会增加。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出口存在正向的影响,在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刺激下,中国的出口会减少。在美国紧缩的货币政策刺激下,中国的出口会增加。来自美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峰值出现在第4个月,然后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维持期达到了20个月。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净出口产生一个先负后正的影响,负向影响的维持期为3个月,3个月之后转化为正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整会影响中国的净出口,其紧缩的货币政策在3个月内会使中国的净出口减少,而3个月后会使中国的净出口增加。 (5)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通过资产价格渠道传导溢出效应。美国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的资产价格产生一个负的影响,即美国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中国资产价格收益率的下降,而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中国资产价格收益率的上升。这种影响的维持期限大约为20个月,峰值出现在第3个月。 (6)在三种影响渠道中,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政策渠道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资产价格渠道,最后是贸易渠道。在贸易渠道中,美国货币政策的冲击对出口的影响又大于对进口和净出口的影响。 本文共分为7章,具体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1章,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文章的结构安排,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2章,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框架。本章主要介绍了国际货币协调框架的基本内容。 第3章,理论与文献综述。本章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梳理,具体内容包括相互依存理论、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模型、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博弈论的成果、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方案理论、货币政策的逆效合作理论等。 第4章,我国进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必要性的理论分析。本章从理论视角对中国进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相互依存理论对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度进行了测算,然后利用扩展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我国进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必要性进行了证明,最后从不可能三角的扩展模型出发,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需求。 第5章,我国进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必要性的实证分析。这一章主要采用了SVAR的实证研究方法,基于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检验对中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本章在对溢出效应存在性进行检验后,又对溢出渠道进行了检验,最后基于方差分解对各渠道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6章,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安排与中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实践。这一章首先结合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对各个时期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模式进行了梳理,然后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实践进行了总结。 第7章,政策建议。作为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这一章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框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选择提出了若干方面的政策建议。建议主要包括加强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的协调、加强中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改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国内环境、提高中国参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能力、充分重视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与经济主权的关系,最后在宽松政策退出背景下对货币政策国际协调进行了思考。 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1)本文在建立SVAR系统时,充分考虑了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问题,将反映国际收支状况的变量放到了模型中。(2)本文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物价的影响。在进行实证结果分析时将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理论用于分析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3)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将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机制分渠道进行了检验和对比。(4)在政策建议的部分充分结合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将货币政策的狭义货币协调与中美货币协调、以及当前的协调背景进行了综合。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1)仅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较少的涉及了政治学的内容,几乎没有涉及到法律、生态学等其他领域。(2)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的时候没有考虑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3)使用FFR作为美国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虽然是一个传统的做法,但是在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已经接近0的联邦基金利率也许并不能反映出美国货币政策的宽松走势。
【图文】:
3理论与文献综述当两国完全不进行货币政策协调时,将导致非合作型的纳什均衡。图3一2表示的就是对称冲击下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图。图3一2对称型冲击下的纳什均衡从两国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3一22与3一23可知,两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坐标平面上的两组曲线。图中的B点代表本国的最佳政策点,B*代表外国的最佳政策点。R代表本国的纳什反应函数,即外在冲击给定的时候,使本国损失达到最小的货币供应量m的函数表达式,同样,R*代表外国的反应函数①。由于外部冲击是一种对称冲击,当两国实现纳什均衡时,减少的货币供应量应该是相同的,所以纳什均衡点位于经过原点斜度为45度的直线上。在纳什均衡点N上:两国的货币供应量为:r奥1入,一「兰1;
在对称性冲击发生时,如果两国进行一定程度的货币政策协调,其中一方作为斯坦科尔伯格领头国做出承诺,那么两国就可以达到斯坦科尔伯格均衡,如图3一3所示。图3一3对称型冲击下的斯坦科尔伯格均衡图中斯坦科尔伯格均衡点S处,,本国的损失函数与外国反应函数正好相切。在S点两国均衡的货币供应量分别为:m£=x厂=xk飞户N<om、=x厂’=xkZ户万<0其中—<1气+毋。(1+二)凡<棍(3一25)(3一26)无+wJ门一28+o-、=—<1凡+。二(1+二)k。=(l一。)[(l+口)2一4口2]>o,田=把斯坦科尔伯格均衡与纳什均衡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斯坦科尔伯格均衡时,两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更少,也就是说两国都可以获得更高的就业。对比损失函数可以发现,斯坦科尔伯格均衡时,两国的损失最小。斯坦科尔伯格均衡在纳什均衡的基础上使得两国都获得了改进,原因在于纳什均衡由于缺乏政策协调,即使本国决定增加货币供应量,外国却不一定也采取同样的扩张措施,甚至本国的损失还有可能增加,因此缺乏动力去调整货币政策。但是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22.0;F224
【图文】:
3理论与文献综述当两国完全不进行货币政策协调时,将导致非合作型的纳什均衡。图3一2表示的就是对称冲击下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图。图3一2对称型冲击下的纳什均衡从两国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3一22与3一23可知,两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坐标平面上的两组曲线。图中的B点代表本国的最佳政策点,B*代表外国的最佳政策点。R代表本国的纳什反应函数,即外在冲击给定的时候,使本国损失达到最小的货币供应量m的函数表达式,同样,R*代表外国的反应函数①。由于外部冲击是一种对称冲击,当两国实现纳什均衡时,减少的货币供应量应该是相同的,所以纳什均衡点位于经过原点斜度为45度的直线上。在纳什均衡点N上:两国的货币供应量为:r奥1入,一「兰1;
在对称性冲击发生时,如果两国进行一定程度的货币政策协调,其中一方作为斯坦科尔伯格领头国做出承诺,那么两国就可以达到斯坦科尔伯格均衡,如图3一3所示。图3一3对称型冲击下的斯坦科尔伯格均衡图中斯坦科尔伯格均衡点S处,,本国的损失函数与外国反应函数正好相切。在S点两国均衡的货币供应量分别为:m£=x厂=xk飞户N<om、=x厂’=xkZ户万<0其中—<1气+毋。(1+二)凡<棍(3一25)(3一26)无+wJ门一28+o-、=—<1凡+。二(1+二)k。=(l一。)[(l+口)2一4口2]>o,田=把斯坦科尔伯格均衡与纳什均衡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斯坦科尔伯格均衡时,两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更少,也就是说两国都可以获得更高的就业。对比损失函数可以发现,斯坦科尔伯格均衡时,两国的损失最小。斯坦科尔伯格均衡在纳什均衡的基础上使得两国都获得了改进,原因在于纳什均衡由于缺乏政策协调,即使本国决定增加货币供应量,外国却不一定也采取同样的扩张措施,甚至本国的损失还有可能增加,因此缺乏动力去调整货币政策。但是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22.0;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国友;;美国政府经济危机转嫁行为评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5期
2 张茉楠;;盯住全球货币政策失当风险[J];w
本文编号:2630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30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