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的协同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22:48
【摘要】:产业结构是整个经济社会的骨骼系统,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效益和方向的保证。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是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重要变革。产业结构发展的速度、质量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呈现出的状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劳动力作为重要的资源,其供给的数量、结构和质量将对产业结构发展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国家发展战略核心,明确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近年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之呼应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思维、新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将产业结构发展推进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劳动力在各大产业、行业间流动速度加快,引起就业结构的调整。在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剖析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的特征,测度二者的协同性,把握其发展进程,分析影响二者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既可以探究出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的发展状况,又可以有针对性得促进二者协同发展,为今后制定积极就业政策提供理论借鉴。为了探讨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的协同问题,首先对国内外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归纳与评述,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产业结构、就业质量各自的系统构成以及二者构成的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内涵。接着确定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两个子系统的序参量指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模型。通过构建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的协同度测度模型分析、判断二者协同发展程度。在复合系统协同度的基础上,构建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的协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以探究各个影响变量对复合系统协同的影响并分析原因,以便于为增强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的协同提供理论借鉴。另以我国发展状况为实证对象,构建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的协同发展水平,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协同发展状况,并探究影响二者协同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子系统有序度存在逆向发展情况,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复合系统协同度较低,这一结果可归因于就业产出水平对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复合系统的协同产生的负向消极影响,即目前的就业产出水平不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的协同发展。与此同时,就业投入水平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对复合系统协同影响的负向强度超过了其通过产业结构高效化水平对复合系统协同影响的正向强度,总体上表现为负向消极影响。据此提出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同时为我国各省市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的协同发展研究提供方法支持和理论借鉴。
【图文】:

协同发展,路径系数,复合系统,影响因素


复合系统协同发展影响因素路径系数图

协同发展,路径系数,复合系统,影响因素


复合系统协同发展影响因素修正路径系数图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121.3;F24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宪昌;;论产业结构的现代化[J];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2 周修琦;;用经济手段来优化产业结构[J];南方论丛;2010年01期

3 余晓泓;;日本产业结构从环境污染型到环境友好型演变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2005年04期

4 孙铂;包富华;刘宇峰;郭玲霞;;陕西省产业结构演变及现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22期

5 党明灿;;河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J];当代经济;2019年01期

6 王健;;河北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9年03期

7 王冉;;刍议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研究[J];经济师;2019年10期

8 贺劲松;;关于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8年05期

9 马小宁;;加快陕西服务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金融经济;2018年10期

10 丁述军;王蕊;韩雪;;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晓娟;;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回顾与展望[C];2009年

2 何诚颖;;市场经济下产业结构的调整[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3 赵彦云;程红莉;付文静;;首都产业结构高端化研究——基于与韩国、日本的比较[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陈树文;袁方;;创新驱动在实现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应用[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张超;;产业结构优化下廊坊人才吸引对策研究[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李丛苓;;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企业领导者影响力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研究[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谢如贤;成盛超;王毅;;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与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8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崔传涛;冯民;;错位发展、夹缝运行的延伸思考——发展廊坊特色经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A];对接京津——京津冀协同发展(廊坊·北京副中心)论文集[C];2016年

10 黄宝连;李芳;;干旱区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特征研究[A];“生态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全;以服务业发展促经济转型升级[N];兵团日报(汉);2016年

2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刘慧琳;外商投资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探究[N];池州日报;2018年

3 记者 潘文静;产业结构优化 发展质量提升[N];河北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陶加;辽宁:指标“四增一降” 产业结构优化[N];中国化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高重密;调整产业结构让市场决定生与死[N];中国化工报;2014年

6 景德镇市焦化工业集团董事长 蔡景章;“新四化”带来新机遇[N];中国化工报;2013年

7 晓祥;优化产业结构两手抓[N];中国化工报;2015年

8 本报记者 杜涛;税收晴雨表产业结构升级向好[N];经济观察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刘淑芳 通讯员 周梅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丽水日报;2019年

10 记者 李丽华 通讯员 王同军;产业结构逐步调整 经济结构趋于优化[N];张家口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通;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融合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2 舒联众;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研究[D];湖北大学;2015年

3 郝小宝;人口生产偏好转变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4 沈浩鹏;京津冀协同视角下金融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与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年

5 刘玲;贸易和投资的开放对中国产业结构影响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

6 张怀志;空间溢出视角下我国城镇化的经济效应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7年

7 王s,

本文编号:2642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42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8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