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21:24
【摘要】: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过程就是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和确立过程。本文立足于政府的视角,研究何种投融资体制使基础设施投资最有效率,并在此投融资体制框架下,研究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边界的确定、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及该模式的运作方式,从而研究该模式及运作方式的具体应用,旨在为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借鉴。 通过对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和政府投资之间关系的比较分析,论证了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融资中的重要性。而通过分析公共选择理论可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时存在偏离增进社会福利目标的倾向,如何确定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成为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重要部分;项目区分理论和可销售理论主要从基础设施的经济属性和技术属性来确定民间和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的分工,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我国投融资体制的特征,将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变迁分为三个时期,利用生产函数,在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估计和测算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三个时期内我国基础设施的产出效率,发现1995年至目前这段时期内,我国基础设施的产出效率最高,可以得出我国现阶段的投融资体制是一种较为有效率的制度,也肯定了我国当前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方向,从而表明在该体制框架下选择和形成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具有稳定性。 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边界包括政府投资的范围边界和规模边界(包括存量规模边界和流量规模边界)。鉴于项目区分理论和可销售理论对政府和民间在基础设施投资分工分析存在局限性,提出综合考虑基础设施的经济属性、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遵循公平与效率协调的原则来取定政府投资的范围边界,从而将基础设施分为体现社会公平的公益性项目、体现控制力的项目、风险分担性项目和前期开发型项目四类。通过测算发现,1982-2007年间,我国经济基础设施存量正逐渐接近存量规模边界,而在1986-2007年间,我国经济基础设施每年的资本形成也正逐渐接近流量规模边界。 根据政府(或国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作用不同将国外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分为市场主导型投融资模式和政府主导型投融资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尽管两种投融资模式存在一定的区别,但都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如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起着积极作用;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边界清晰,各级政府分工明确;严格控制各级地方政府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积极创新新型投融方式以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在现行的投融资体制下,借鉴国外成熟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结合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实践,可以得出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其主要特征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多元参与”。其中关键是“政府主导”,核心是“市场化运作”。在此模式下形成政府主导下的负债型投融资模式和政府主导下的混合型投融资两种具体形式。 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是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核心,也是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运作主体。文章重点研究了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构建、运行、风险特征和可持续性。平台构建的关键是使其达到市场认可的融资标准,包括企业法人制度建设、治理结构建设、企业信用建设和现金流建设。在平台运行方面着重研究了运用金融工程分解与组合技术为项目融资方案设计和项目公司组建设计风险-收益分担机制。本部分的一个重要工作是构建了一个关于债务负担率、“赤字”率和GDP增长率的地方政府债务控制系统并分析了该系统的均衡性,当控制GDP增长率大于零后,该系统能达到均衡,此时地方政府利用投融资平台负债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存在可持续性。 最后将本文提出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及运行方式用于解决湖南省铁路建设的投融资问题。根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多元参与”要求和湖南铁路建设特点,认为设立两个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分别负责省内城际铁路和其他铁路投融资建设是合理的。同时指出应将湖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定位为负责湖南省内城际铁路建设和投融资的二级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公司,这样才有利于其运用新型的投融资方式。最后,对长株谭城际铁路项目提出了一个“BT+PPP”投融资解决方案,并对其运作进行了讨论。
【图文】:

效率图,离差,增长率,产出效率


图 3.3 中国的 GDP 增长率(1979—2001,离差值)数据来源:张军. 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经济研究,2002,(6):3-13.为进一步证实第二阶段非基础设施资本产出效率比其它两阶段高,我们依 生产函数,分别对 1953-1982,1995-2007,1955-2007 三个时间段全部资本出效率进行了实证,发现 1953-1982 年间全部资本的产出效率为 0.5065-2007 年间全部资本的产出效率为 0.5777,而 1955-2007 年间全部资本的产

的影响,资本比率,公共基础设施,经济增长


设施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基础能提高私人生产要素的生产力,,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采用 C-D 生产函数,使用美国 1945-1985 年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和政府支出形成资本(不包括国防支出)的关系后,指出美国 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降低。并且,Aschauschauer(1989a、1989b)的研究成果进行模拟,即如果将美国的到最佳水平,1970-1988 年间美国私人资本的回报率将提高,见8 年间,美国私人资本平均回报率为 7.9%,而模拟结果为 9.6%,通过提高私人部门以及公共支出提高私人资本投资回报率带动投表 4.1 美国私人资本的实际回报率与模拟回报率 (单1970-1974 1975-1979 1980-1984 1985-1988 19 8.7 8.5 6.7 7.8 10.7 9.9 8.4 9.6 源:Aschauer. Public Investment and Private Sector Growth: The Economic BenefitsThird Deficit”.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1730 Rhode Island Ave., NW, Suite 200, Wa.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99.24;F28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琼;;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融资模式设计——大河(海)流域开发融资模式的分析和借鉴[J];当代经济;2012年21期

2 徐宣兴;;公路交通融资问题研究[J];公路;2013年07期



本文编号:2663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63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c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