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06:22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问题,解决的途径之一在于运用相关的经济理论制定适当的碳减排工具来减少碳排放。因此在认识我国碳排放的现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对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适合我国碳减排的政策体系,并运用碳排放的CGE模型模拟碳排放税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篇论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运用了环境经济学理论分析、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和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方法,借助于计量模型,利用我国1980年以来的经济数据,对影响我国碳排放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对近30年来影响我国碳排放的经济因素进行评价,为当前以及将来我国的碳减排政策提供决策的基础。 研究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明确认识我国的碳排放的历史与现状,其次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有关的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为我国的碳减排提供可能的政策建议。 为什么要研究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呢?在论文的第一章首先概括了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对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首要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引起的过量碳排放对气候产生的影响,这是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根本原因,由问题引出对解决问题的措施----一系列的碳减排政策措施的进行评述,然后对当前有关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文献进行总结,以及研究存在的缺陷和对这一问题解决的可能办法,对碳减排的政策模型进行综述;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在第二章我国碳排放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国际比较一章中,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目前的碳排放究竟处于什么水平?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碳排放水平的差别在哪里?碳排放随着经济的发展是不是有自身的规律可以遵循?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性的工作是从我国近30年来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以及国际权威的碳排放计量标准估算出我国的碳排放量,从时间纵向角度对我国的碳排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描述;从我国与其他国家比较的横向角度对我国碳排放所处的阶段进行了描述,说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处理碳排放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的碳减排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上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第三章对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路径进行分析,对其他国家在碳排放税的征收、碳排放的交易制度以及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其目的是为我国的碳减排政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影响我国碳排放的与经济发展有关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内在的原因是什么?在论文第四章为了寻找我国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对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模型利用1980-2009年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时间序列数据,计量结果发现存在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重工业化、城市化和上一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的关系,上一期二氧化碳排放对本期的的二氧化碳排放非常显著,因为很多和二氧化碳排放有关的经济变量具有滞后性,说明了在当前采用二氧化碳减排政策措施的必要性;计量结果没有显示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这说明我国采取经济的手段和各种政策措施进行二氧化碳的减排是必须的;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城市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在未来的城市化发展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投入来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城市化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实证结果也表明我国在现阶段和未来实施碳减排政策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城市化发展这一实际情况,如果过度地实施碳减排政策,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碳减排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第六章得到模拟分析。碳排放税CGE模拟结果显示,征收碳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负面的,其原因是碳排放税的征收提高了化石能源的相对价格,在没有其他转移支付的条件下,生产者的成本上升,使得产出下降,这也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结论,即税收会减少生产,这是征收碳税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征收碳税对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影响分析,碳排放税的征收对资本收入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劳动收入的影响。其中可能的原因是碳税的征收提高了化石能源的价格,生产者倾向于运用更多的非能源投入来代替能源投入,但是劳动和资本具有不完全的替代性,资本投入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化石能源部门征收碳排放税,使得生产价格上升,对总产出的影响是总产出的下降,总产出下降后,经济中对资本和劳动的需求减少,平均工资率和平均资本回报率的下降说明经济的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的下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4;F205;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航运,你低碳了吗?[J];中国海事;2010年06期

2 胡俞越;刘晓雪;谷庆林;;五策并举应对碳减排与高油价双重困局[J];中国财政;2010年10期

3 孙雪丽;荆友奎;;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社科纵横;2011年04期

4 李沛淋;;CCS技术——碳减排的主力军[J];低碳世界;2011年02期

5 张可兴;;尽快构建碳减排的市场和平台[J];环境经济;2009年12期

6 王红茹;张嘉佳;;碳减排40%—45%或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GDP负增长有争议[J];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50期

7 李志青;;谨防比例性减排目标下的反弹性排放[J];环境经济;2010年03期

8 曹柏静;郭茹;李风亭;;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企业可持续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企业经济;2010年02期

9 何祚庥;;建筑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四点意见[J];建筑;2010年15期

10 钟锦文;张晓盈;;关于我国碳税征收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宝;罗宏;王秀波;;中国碳减排方案及其推进机制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王景龙;;向碳减排行动建一言[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张真;;对我国未来碳减排推进模式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黄馨;李少睿;;国际碳减排博弈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刘峰贵;杨玉含;周强;陈琼;张海峰;;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需求的区域差异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6 ;水泥技术路线图2009~2050年碳减排目标[A];第三届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论坛暨全国水泥企业总工程师联合会年会文集[C];2010年

7 曹卫东;;发展绿肥是实现农业固碳减排的有效措施[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竹涛;赵金龙;邰世康;陈旭;方岩;;国际碳减排技术发展趋势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孙明超;张慧娟;郭家秀;尹华强;;燃煤电厂应对气候变化及碳减排工程技术与创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10 王赞信;卢英;武剑;;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与途径[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岳瑞芳 符静;国内首单自愿碳减排交易完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王建军;国内自愿碳减排第一单交易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N];中国信息报;2009年

3 见习记者 张欢;国内自愿碳减排首单交易在京诞生[N];上海证券报;2009年

4 记者 涂露芳 实习生 哈滨;北京推国内首个自愿碳减排标准[N];北京日报;2009年

5 记者董克伟;我国自愿碳减排完成首单交易[N];中国改革报;2009年

6 岳瑞芳 符静;北京环境交易所将推出自愿碳减排标准[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记者 王颖春;国内自愿碳减排首单交易在北京环交所达成[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扎西;我国自愿碳减排第一单交易达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9 记者 杜悦英;国内首单自愿碳减排交易达成[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10 张欢;国内自愿碳减排首单交易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N];人民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冷雪;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赖力;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刘晓;中国区域碳排放配额控制政策的建模和系统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许士春;市场型环境政策工具对碳减排的影响机理及其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6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贺红兵;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郭杰;中国碳减排政策分析与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莉娜;成都市碳排放量及排放特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钟柳韵;碳关税与碳排放交易之关联法律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徐成龙;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山东省低碳情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静;保增长前提下我国各省区碳排放及脱钩战略[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郑蓬辰;苏州市工业企业低碳生产意愿与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杨鉴;基于碳排放交易政策的企业生产决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刘呈呈;我国自愿碳减排创新模式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8 崔衍安;基于结构变化的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演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朱莉;个人碳排放标准值的估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马娜;考虑消费者行为的供应链碳减排协同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75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75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1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