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05:46
【摘要】:进入21世纪,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题之一,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迎来了一个新高潮;各大城市纷纷制订了规模庞大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其建设工作亦已全面展开。轨道交通建设必将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优化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管理为目标,界定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管理概念,研究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条件和投资合理规模的影响因素,探讨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治理发展模式的选择现状,剖析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治理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治理发展模式选择的逻辑框架,并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从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和治理发展模式选择三方面,为优化武汉市轨道交通投资管理模式和投资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结合公共投资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界定了轨道交通投资管理内涵,探讨了投资管理特征,指出政府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管理的核心主体,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管理的三大核心任务为:轨道交通发展条件的确定、投资规模的确定和设计合适的治理发展模式。 (2)借鉴国外关于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的人口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研究成果,对中国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条件的成熟度进行分析。 (3)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模的多元回归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人口密度和基础设施投资额分别从需求和供给角度显著影响轨道交通发展规模。 (4)以交易成本学说为理论基础,从契约委托和任务打包两方面探讨私人企业参与的治理发展模式的经济学特性,拆解轨道交通治理发展模式的构成要素,归纳出不同类型治理发展模式在收益的公平性或效率性偏重、生产提供成本、交易成本、融资成本四方面的内在特性差异。整合交易成本经济学、企业组织能力、公共产品供给三种理论,提出了影响轨道交通治理发展模式的12种因素。 (5)探讨了政府轨道交通治理发展模式的二阶段选择逻辑框架。在第一阶段选择中,给出不同类型治理发展模式的选择条件匹配表;选择典型城市,从政府、私人企业、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城市四方面开展了不同类型治理发展模式的匹配条件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证明匹配条件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BPNN模型运用于治理发展模式类型选择的结构设计。在第二阶段选择中,探讨了两种既定类型治理发展模式下的风险分配策略建议。 (6)根据前6章研究结果,对武汉市轨道交发展条件的成熟度和规划建设规模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围绕政府的管理经验、工程技术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私人企业因素和城市因素五方面对武汉市当前轨道交通治理发展模式的科学性展开分析,并对2010-2020年间武汉市轨道交通治理发展模式安排给了阶段性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72;F299.24
本文编号:2683055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72;F299.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海宁;宣斌;;简论地铁调度调整方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年07期
2 王雅玄;田晓沛;;北京地铁建设政策效果评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1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鹏杰;基于GIS与交通仿真技术的车辆动态路径选择[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3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8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