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21:18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传统意义不同,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致力于解决户籍、生态、宜居和协调发展等难题。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以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然而,新常态下伴随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及房地产市场在政策调控下的逐渐降温,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压力不容乐观,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迫切需要金融业为其提供强大的支持。金融集聚作为金融业发展、升级和演化的高级形态,不仅能吸纳大量优质金融机构、组织、人才,贡献就业、税收和GDP,还能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工具和服务,解决企业、个人和政府的融资需求。因此,本文研究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论述金融集聚与新型城镇的相关理论及作用机制基础上,根据二者的核心内涵构建综合指标体系,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数据标准化、变异系数法赋权和综合指数计算等一系列处理,对二者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及分析。并进一步,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十余年来,我国金融集聚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加速攀升,区域不平衡和梯度分布特征明显。第二,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其中,东部地区的影响系数由负变正且不断加大,表明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不断优化;相反,中部地区检验系数为负,表明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机制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提升。另外,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两者间融合情况良好。第三,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新型城镇化的Moran's I指数不管是在地理邻接矩阵还是在地理距离矩阵下都显著地存在空间自相关性,表明新型城镇化的分布并不是完全随机状态,而是空间集聚。两种矩阵下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系数与空间效应系数都为正,且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金融集聚水平的持续提升对于本地区乃至周边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政策启示如下:第一,以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促进城镇化发展;第二,以深化金融产业集聚促进城镇化发展;第三,以扩大金融集聚溢出效应促进城镇化发展。
【图文】:
第一章 绪论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3)结论部分。通过上述理论和实证的双重分析,得出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再结合国内外相关的发展经验,给出政策建议。本文的具体技术思路图如图 1.1 所示。
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和工作。伊利尔 沙里宁在《城市:它的生成、衰退和将来》著作中机疏散论,认为城市居民活动频繁的区域(生活、工作)集中设置,置。这样既减少交通工具使用,,缓减了城市交通,也提升了居民生活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机制新型城镇化的进程离不开金融集聚的支撑,金融集聚作为地区金融升级和演化的高级形态,可以对金融资源在不同的维度(时间、空间的配置,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而金融集聚对的影响机制主要是通过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如图 2.1 所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99.21;F832
本文编号:2684150
【图文】:
第一章 绪论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3)结论部分。通过上述理论和实证的双重分析,得出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再结合国内外相关的发展经验,给出政策建议。本文的具体技术思路图如图 1.1 所示。
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和工作。伊利尔 沙里宁在《城市:它的生成、衰退和将来》著作中机疏散论,认为城市居民活动频繁的区域(生活、工作)集中设置,置。这样既减少交通工具使用,,缓减了城市交通,也提升了居民生活金融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机制新型城镇化的进程离不开金融集聚的支撑,金融集聚作为地区金融升级和演化的高级形态,可以对金融资源在不同的维度(时间、空间的配置,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而金融集聚对的影响机制主要是通过金融集聚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如图 2.1 所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99.21;F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人民银行荆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邵光清;谢云;;中国金融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动态互动关系——基于面板VEC模型分析[J];武汉金融;2013年10期
2 王素斋;;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内涵、目标与路径[J];理论月刊;2013年04期
3 盛广耀;;新型城镇化理论初探[J];学习与实践;2013年02期
4 李文星;;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增长[J];当代财经;2012年03期
5 左晓慧;;城镇化的金融支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李伟军;孙彦骊;;城市群内金融集聚及其空间演进:以长三角为例[J];经济经纬;2011年06期
7 储莎;陈来;;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安徽省节能减排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8 段敏芳;徐凤辉;田恩舜;;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14期
9 郭江山;;基于VAR模型的城镇化、工业化与金融发展动态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陈元;;开发性金融与中国城市化发展[J];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本文编号:2684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84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