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论文 >

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理论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1:40
【摘要】:知识经济下,知识既是竞争优势和知识创造的源泉,又是知识转移的对象和知识创造的成果。而在知识社会中领头的将是懂得怎样把知识分配于生产用途的管理人员、经营人员、技术人员。个体知识的转移直接受制于转出方与接受方的转移能力和转移意愿,所以要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组织必须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措施,而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措施一方面必须识别影响知识转移的前导激励因素、中间影响因素以及效果绩效因素;另一方面要洞察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传导机理。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识别影响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探究这些因素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与措施。 本研究内容主要归结为:第1章是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找到本研究的现实立足点;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找到本研究的理论空白点;阐述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系统框架。第2章是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相关理论,主要对本研究的基本内涵和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阐述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即资源基础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契约理论和组织公平理论,回顾和评述国内外知识管理激励研究的不同视角,寻求本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第3章是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的命题假设,主要运用文献查阅、实地访谈、归纳总结和演绎推理等方法,推演知识转移的前导激励因素、中间影响因素、效果绩效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相关命题假设,构建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的相关关系结构模型,根据结构模型构建相应的统计模型。第4章是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的变量设计,主要根据知识转移前导激励因素、中间影响要素和效果绩效要素,寻找反映相应要素内涵的潜变量,根据潜变量设计观测变量,根据观测变量设计相应的问卷题目,根据初步统计筛选调整,形成正式问卷。第5章是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的统计实证研究,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知识转移前导激励因素、中间影响要素和效果绩效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利用回归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如何。第6章是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的机理分析研究。通过统计分析研究了前导激励因素与中间影响要素以及效果绩效要素之间的传导机理,包括激励因素的内外协调机理,组织氛围的环境诱导机理,组织制度的需要满足机理以及组织结构的渠道支撑机理等。第7章是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的管理策略研究。通过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的机理分析,设计了基于内部动机的氛围激励,基于外部动机的制度激励,基于能力提升的结构激励,基于知识立方体的整合激励以及基于职业生命周期的发展激励。第8章是研究与展望,主要对本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对本研究的主要创新进行归纳;对本研究的局限进行分析,对未来研究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从激励传导角度研究知识转移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1)知识传播绩效和知识吸收绩效均与组织结果绩效显著正相关。(2)知识转移意愿与知识转移传播绩效和吸收绩效显著正相关。(3)知识转移能力与知识转移传播绩效和结果绩效显著正相关。(4)组织氛围与知识转移意愿和能力显著正相关;组织氛围通过知识转移意愿的中介效应与知识转移传播绩效和吸收绩效显著正相关;组织氛围通过知识转移能力的中介效应与知识转移传播绩效和结果绩效显著正相关;同时组织氛围与知识传播绩效直接相关。(5)组织制度与知识转移意愿显著正相关;组织制度通过知识转移意愿的中介效应与知识转移能力正相关;组织制度通过知识转移意愿的中介效应与知识转移传播绩效和吸收绩效显著正相关;通过知识转移意愿对能力的中介效应以及转移能力的中介效应与知识转移传播绩效和结果绩效显著正相关;同时组织制度与知识传播绩效直接相关。(6)组织结构与知识转移意愿和能力显著正相关;组织结构通过知识转移意愿的中介效应与知识转移传播绩效和吸收绩效显著正相关;组织结构通过知识转移能力的中介效应与知识转移传播绩效和结果绩效显著正相关;同时组织结构与知识传播绩效直接相关。 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主要创新如下:(1)提出了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的结构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进行了验证;(2)设计了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的系统量表,并通过问卷预测和专家讨论进行修正,形成正式的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系统量表;(3)分析了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的内外协调机理、环境诱导机理、需要满足机理以及渠道支撑机理等;(4)设计了基于内部动机的氛围激励,基于外部动机的制度激励,基于能力提升的结构激励,基于知识立方体的整合激励以及基于职业生命周期的发展激励。 简言之,基于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的研究丰富了知识转移激励理论和知识型员工管理理论,为加强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提升组织成员的知识转移绩效和能力,增强企业的动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企业组织成员的职业发展和价值的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72;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买生;;论现代企业中经营者的激励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年05期

2 陈浩彬;;激励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10期

3 余嗣俊;;论有效激励因素在中小型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经济师;2008年04期

4 李鹏;;中美知识型员工激励差异及经济文化背景分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邹本国;;心理授权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作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23期

6 刘婉琳;;关于企业工作设计方法选择的思考[J];知识经济;2009年15期

7 王周卫;;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型构建和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1期

8 欧阳农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人才与激励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1998年05期

9 刘云;保健和激励因素对员工激励作用的调查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5年04期

10 孙立莉;;民营企业如何管理四类员工[J];经济师;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凡;文涛;;知识型员工的人格特征与激励因素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程样国;韩艺;;行政相对人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黄桂;王军华;;知识员工激励因素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金亮;赵伊川;;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惠峗;刘阳;;高校科研团队激励模型及策略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国忠;郎富平;;农民旅游者出游特征及激励因素研究——以浙江省为例[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琼;汪明岳;;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激励因素[A];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1)[C];2001年

8 崔恩颖;唐彦;;运用量化积分合理分配奖金在中医骨伤科的实施与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2005年“医院管理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9 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10 张焱;;管理无效执行者[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瑜;激励因素与职工积极性之关系[N];中国煤炭报;2000年

2 仲继银;源于绩效标准的期权变种[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3 记者 丁品;利用绩效标准控制SO2排放[N];中国环境报;2003年

4 美通社;缺乏激励因素 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将增长缓慢[N];中国工业报;2008年

5 青岛盟略方圆营销咨询机构总经理 宋曙光;YK超市的绩效设计[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薇薇;实施卓越绩效标准 推进企业管理创新[N];经济日报;2006年

7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杨锦陈;留住人才要先留心[N];健康时报;2006年

8 商报记者 邓琳;高技能人才非物质激励因素被忽视[N];北京商报;2009年

9 马 林;引领质量飞升的双翼[N];中国质量报;2005年

10 白彬;绩效精神是团队经营的根本[N];中国保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耘;知识转移激励传导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廷君;科技工作者三维绩效系统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程文;大学高级研究人员系统激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夷岭;基于组织承诺的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彭淞;基于东方管理五缘关系视角的人格与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卢威;公务员组织公平感和工作满意度对关联绩效影响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吴志新;服务外包模式下组织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与外包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月莉;复杂购买行为模式下品牌忠诚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马士成;企业“双高”科研人才评价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于东平;区域软环境与中小企业绩效的关系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冬梅;民营企业部门经理激励因素的实证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2 李朝辉;我国寿险公司销售员激励因素探索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李君;企业员工人格类型与激励因素关系的探讨[D];暨南大学;2006年

4 汪庆;成都GTM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激励设计[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马海燕;外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反馈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邓红霞;建军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优化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李静思;服装企业制造工人激励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王巧净;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王颖;我国高校教师激励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86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86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1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