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差距与推进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11:31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维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与高速经济增长同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日益突显,城镇化速度过慢、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桎梏越发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隐患。而作为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相比于全国平均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长江中上游的经济中心与经济增长极、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国家寄予了重庆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改革方面的重任与使命。重庆如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取得重大突破与进展,则能为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与示范,重庆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不仅对重庆和西部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对整个中国改革与经济发展也具有影响全局的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为切入点,对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目标差距及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推进战略路径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一、研究内容 论文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文献回顾与评论。对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对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对已有的实证研究和结果进行归纳,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与评价,以此作为本研究理论与实证的逻辑起点。第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差距的规范与实证。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经验与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建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的判别标准与实证指标,并对中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第三,重庆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全国为比较基准,对重庆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现状、偏离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目标的状态进行评价,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对统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与分析。构建符合中国和重庆现实经济情况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对统筹城乡二元经济发展进行数理经济学分析,并由理论模型推导出实证模型,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为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打下理论基础,并获取实证依据。第五,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推进路径研究。对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与推进战略进行理论定位,并对推进统筹城乡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主要结论 第一,现有大多数筹城乡目标构建和评价体系基本上采用建立多层级的指标体系的方法,使用层次分析法或主成份分析或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实证评价。这些评价方法大多难以获得足够的数据支持,即使得到相关数据,在主成份分析和数据降维技术下实质退化为主要综合性指标评价。直接采用参照世界主要国家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阶段与其城镇化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这两个关键指标的关系作为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程度的判别标准,比多层次综合指标判别更加科学合理,并且能够得到足够的数据支撑,便于预测、评价及进行相关的数理经济模型理论分析与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 第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并非世界最高,但属于最高的国家之一。对中国城镇化和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至2020年进行了预测,并对比相应年份的统筹城乡发展目标值,发现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目标在未来十年将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未能达到模型所规范的城乡协调统筹目标值。 第三,重庆直辖以来,城镇化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能维持近年来约2个百分点的城镇化增长速度,在未来十年重庆的城镇化水平将可以达到统筹城乡发展模型所规范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但重庆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非农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超过农业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7倍之多。如果重庆不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在未来十年仍会继续上升,远远超过统筹城乡发展模型所规范的目标值。 第四,城镇化偏向的财政政策、城乡劳均固定资产投入的差距、城乡市场一体化程度和工农产品价格差距等二元经济结构因素对重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有显著的动态影响。虽然非农与农业贷款差距是所有二元经济要素投入差距的最大者,但该差距变量在实证分析中并没有成为显著因素,恰恰说明了由于正规金融体系对农村资金支持的严重缺失,正规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不能反映农业资金对农业生产的真实作用与需求,从而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与城乡金融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 第五,二元经济结构静态模型分析表明,在充分长的时间内,只要维持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的充分竞争,就能满足实现城市和农村两部门在追求最大效益的生产均衡的同时实现劳动力有效转移。但前提条件是农村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城乡劳动力一视同仁,不存在就业歧视,要素和产品两个市场都是充分竞争的。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消除各种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保证市场的充分竞争,是实现有效城镇化,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必要条件。 第六,二元经济结构动态模型分析结果从理论上支持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固化的恶性循环的假设:“生产制度的路径依赖→家庭小规模经营→粗放型农业生产→城乡收益差距→劳动力转移→城乡劳动力素质的差距扩大→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城乡要素投入差距→粗放型农业生产→……”。要破解这样的恶性循环,农村部门生产要素的积累率必须大于其折旧率与时间贴现率之和,从而必须加大对农村部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 第七,由二元经济结构动态数理模型得到城乡收益差距的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及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城乡收益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入的差异均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而反映城乡一体化就业程度的二元结构变量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即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高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并非显著地更高,而城乡经济增长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则有显著的影响。 第八,提出了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层次,并对其进行了数理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统筹城乡长远最高目标应该是城乡要素获得完全相同的收益率,二元经济结构完全消除。但由于城乡经济各方面的刚性约束,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追求的短期调控目标则应该是使城乡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城乡收益差距控制在合理与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必须提高政府重视降低城乡收益差距的决策偏好,提高农村部门利益集团的谈判能力及其利益表达机制,提高社会各界对二元经济结构危害的认识,使各利益集团在对待城乡收益差距问题处理上达成共识,并通过政府这个调控者付诸实施。 第九,在对重庆农村劳动力流动与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及城乡教育与人力资本因素分析和统筹城乡资金与物质资本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四大方面提出推进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1)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推进城镇化进程;(2)统筹城乡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水平;(3)缩小城乡资金与物质资本投入差距水平;(4)坚持综合统筹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路径。 三、创新之处 第一,在国际经验与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目标规范,改进了现有评价统筹城发展的方法,并对中国和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偏离目标的差距进行了实证研究。 第二,构建了贴近中国和重庆现实情况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城乡两部门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影响变量等进行了系统的数理经济学分析。改进了现有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模型,采用更大的样本数据和更优的计量经济学估计方法,得到比已有研究更有解释力的结果。 第三,对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目标层次进行了数理经济学分析,分析了重庆推进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路径,提出紧扣重庆现实的推进重庆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F224
本文编号:2697986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F2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国强;黄海荣;周振;;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财政与金融互动文献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06期
2 杨巧红;王林伶;;基于综合评价的宁夏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3 杨巧红;王林伶;;城乡统筹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以宁夏为例[J];开发研究;2012年04期
4 杨巧红;王林伶;;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考察[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2697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697986.html